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作者】 王 静 兰 艳
【机构】 龙口市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笔者从为适应素质教育,重新解读“教书育人”入手,提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书育人 新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地,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师,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遵循正确的方向教书育人,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一、教书育人的涵义
教书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二、教书育人的现代解读
1.教书为育人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老师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具体说来,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的不可分离性,自觉地做到一切教书行为都是为了正确地育人。正确地育人,就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是要刻苦钻研教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书的水平,努力通过教书实现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这就是说,在确立了正确育人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和努力改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既坚持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再加上当前我们对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体系,因而就更需要广大教师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多作探索。
总之,正确处理教学和育人关系的原则,用一句简明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教书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必须坚持精心地教书。”
2.素质教育对教书育人的新要求
(1)素质教育对“教书”的新要求
由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结构体系的要求,使教师“教书”的含义有了全新的内容。从外延上说,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解惑”,而是包括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教育等广阔范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内涵上说,它不再是指单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包括了传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众多的内容。
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今,各种先进的传媒手段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促使信息传递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教师的任务也因此而越来越艰巨。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再靠自己过去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包打天下,一用终生。这样,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其次,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知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全面和谐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夯实本专业知识功底的基础上,广博地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
再次,要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依法治国要求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法学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关系到我们民族在新世纪的兴衰存亡。教师如果不把握住这个重点,满足于传授一些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很可能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2)素质教育对“育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育人”的目标体系要求教师通过“教书”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人才。这就要求新时期的“育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道路前进,就必须使我们一代代的接班人牢固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具有极强的创新品质、能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所以,教师在“育人”时,必须把这个事关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人才标准放在重要位置。
最后,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三个方向”为指针,培养出能够迎接各种挑战的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对教师传统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积极的行为和开放的心态践行教书育人的时代内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书育人 新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地,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师,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遵循正确的方向教书育人,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一、教书育人的涵义
教书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二、教书育人的现代解读
1.教书为育人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老师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具体说来,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的不可分离性,自觉地做到一切教书行为都是为了正确地育人。正确地育人,就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是要刻苦钻研教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书的水平,努力通过教书实现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这就是说,在确立了正确育人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和努力改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既坚持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再加上当前我们对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体系,因而就更需要广大教师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多作探索。
总之,正确处理教学和育人关系的原则,用一句简明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教书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必须坚持精心地教书。”
2.素质教育对教书育人的新要求
(1)素质教育对“教书”的新要求
由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结构体系的要求,使教师“教书”的含义有了全新的内容。从外延上说,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解惑”,而是包括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教育等广阔范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内涵上说,它不再是指单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包括了传授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众多的内容。
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今,各种先进的传媒手段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促使信息传递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教师的任务也因此而越来越艰巨。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再靠自己过去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包打天下,一用终生。这样,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其次,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知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全面和谐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夯实本专业知识功底的基础上,广博地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
再次,要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依法治国要求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较强的法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法学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关系到我们民族在新世纪的兴衰存亡。教师如果不把握住这个重点,满足于传授一些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很可能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2)素质教育对“育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育人”的目标体系要求教师通过“教书”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人才。这就要求新时期的“育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道路前进,就必须使我们一代代的接班人牢固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具有极强的创新品质、能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所以,教师在“育人”时,必须把这个事关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人才标准放在重要位置。
最后,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三个方向”为指针,培养出能够迎接各种挑战的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对教师传统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积极的行为和开放的心态践行教书育人的时代内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