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张兴祯
【机构】 王府街道莲花盆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改进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
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势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
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五,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讲故事,中高年级可以讲见闻、谈感受、说看法。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提前排好顺序,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寒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二、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改进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
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势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
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五,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里都拥有面向全班、当众表达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每天3分钟讲述活动,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讲故事,中高年级可以讲见闻、谈感受、说看法。每天安排一个孩子讲述,提前排好顺序,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活动看似简单,却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我们还可以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交流寒暑假见闻,交流学习经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分享读书的体会,然后大声朗读一段给同学听。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六年长期开展的常规班级活动。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