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积极教育”下历史生成性资源师生互动初探
【作者】 谢堂正
【机构】 郯城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历史生成性资源利用中,师生互动非常关键。老师通过对课文知识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问题意识,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合理利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 生成性资源 文化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共同思索与共同探讨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无中生有”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和不可重复性,是转瞬即逝的。准确、有效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
一、重视对历史课本的深入挖掘
历史课本只能作为教学的基本参考,很多知识点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一一编排进入课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地方历史,对简略的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位山西的老师讲述明清小说这个知识点,结合当地资源做了很好的设计:教师补充清代山西作家徐昆的《柳崖外编》,它的文学地位等同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中记述了许多清代山西的逸闻轶事,比如陈廷敬、傅山等人的故事。通过此书的补充,深化学生对山西古代文学的直观感受,进而理解山西小说在明清小说中的一席之地。开眼看世界这个知识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熟悉林则徐和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接触代表人物,而对于山西文人的事迹不甚清楚。教师可以补充清代山西五台人徐继畬,他曾任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他的仕宦经历,决定其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丰富了他对外国风土民情的了解,撰成其代表著作《瀛寰志略》,此书奠定他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新课标教材已经将他的内容删去,知识的补充,既可以弥补课本的缺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清末山西官员在近代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个知识点中有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西静乐人高君宇即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山西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国民大革命期间,他曾经做过孙中山的秘书。高君宇知识的补充,可以丰富学生对山西人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作用。人民教育的奠基,课文对于这个知识点讲述较为模糊,将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西大学的情况加以补充。山西大学工学院中的四个专业分出组成今太原理工大学,目的就在于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满足中国的经济高速建设的要求。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的考查已经由侧重知识转变为对能力的重视。课本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无法满足高考对于能力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及深度的挖掘,至关重要。对于文科班的学生,阅读课文和做题的时候,不能只满足对字面意思的肤浅认识,而要反复琢磨文字的深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
关于百家争鸣的题目,“劳苦大众的行动帮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上述两句话指代先秦的哪个学派。许多同学误以为劳苦大众的代言人是儒家,其实不然,儒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先秦诸子百家主要有三个阶级的代表,孔子和老子、庄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荀子、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的误区,知识的盲点,将理解知识的误区降到最低点。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是一门经验性的学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不断丰富,让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历史的视眼明显不如教师。这样就造成老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提出和自我把握,时间久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便会大大下降。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分析历史课文内容,如同对英语文章进行句式分析一样,仔细阅读每句话,从中提取关键词,对它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局部字词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个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把握。例如,试题中写到:毛泽东指出:“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许多同学根据毛泽东和革命的等字眼,就断定新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三大政策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合和扶助等字眼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有共同的目标反帝反封建。然而,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是不同的,一为资产阶级,一为无产阶级,国民党只能扶助农工,它可以依靠的力量是资产阶级。对于“扶助”的讲解,再结合考试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从而扩展学生的认识。
四、历史知识不能无限制拓展
历史教学以教育部颁行的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范围,历史知识浩繁庞杂,高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和思维活跃期。如果过多的补充课外知识,忽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歧途,不利于做题能力的提高。思维活跃的同学,老师要把他的思维带入和课文联系较紧的内容,如果思维偏向,要及时纠正。
例如,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关键词在于等级制度。许多同学没有找到关键词,注意力反而集中在题干中的具体人物名字上,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不论做题或阅读课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不然会偏离历史教学的真实目的。
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科学,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尤其丰富,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并利用每次上课所呈现的不可再生资源。在教学反思中,将这些资源有效的记录下来,丰富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师生互动 生成性资源 文化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共同思索与共同探讨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无中生有”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和不可重复性,是转瞬即逝的。准确、有效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
一、重视对历史课本的深入挖掘
历史课本只能作为教学的基本参考,很多知识点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一一编排进入课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地方历史,对简略的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一位山西的老师讲述明清小说这个知识点,结合当地资源做了很好的设计:教师补充清代山西作家徐昆的《柳崖外编》,它的文学地位等同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中记述了许多清代山西的逸闻轶事,比如陈廷敬、傅山等人的故事。通过此书的补充,深化学生对山西古代文学的直观感受,进而理解山西小说在明清小说中的一席之地。开眼看世界这个知识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熟悉林则徐和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接触代表人物,而对于山西文人的事迹不甚清楚。教师可以补充清代山西五台人徐继畬,他曾任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他的仕宦经历,决定其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丰富了他对外国风土民情的了解,撰成其代表著作《瀛寰志略》,此书奠定他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新课标教材已经将他的内容删去,知识的补充,既可以弥补课本的缺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清末山西官员在近代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个知识点中有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西静乐人高君宇即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山西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国民大革命期间,他曾经做过孙中山的秘书。高君宇知识的补充,可以丰富学生对山西人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作用。人民教育的奠基,课文对于这个知识点讲述较为模糊,将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西大学的情况加以补充。山西大学工学院中的四个专业分出组成今太原理工大学,目的就在于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满足中国的经济高速建设的要求。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的考查已经由侧重知识转变为对能力的重视。课本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无法满足高考对于能力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及深度的挖掘,至关重要。对于文科班的学生,阅读课文和做题的时候,不能只满足对字面意思的肤浅认识,而要反复琢磨文字的深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
关于百家争鸣的题目,“劳苦大众的行动帮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上述两句话指代先秦的哪个学派。许多同学误以为劳苦大众的代言人是儒家,其实不然,儒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先秦诸子百家主要有三个阶级的代表,孔子和老子、庄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荀子、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的误区,知识的盲点,将理解知识的误区降到最低点。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是一门经验性的学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不断丰富,让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历史的视眼明显不如教师。这样就造成老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提出和自我把握,时间久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便会大大下降。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分析历史课文内容,如同对英语文章进行句式分析一样,仔细阅读每句话,从中提取关键词,对它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局部字词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个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把握。例如,试题中写到:毛泽东指出:“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许多同学根据毛泽东和革命的等字眼,就断定新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三大政策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合和扶助等字眼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有共同的目标反帝反封建。然而,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是不同的,一为资产阶级,一为无产阶级,国民党只能扶助农工,它可以依靠的力量是资产阶级。对于“扶助”的讲解,再结合考试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从而扩展学生的认识。
四、历史知识不能无限制拓展
历史教学以教育部颁行的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范围,历史知识浩繁庞杂,高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和思维活跃期。如果过多的补充课外知识,忽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歧途,不利于做题能力的提高。思维活跃的同学,老师要把他的思维带入和课文联系较紧的内容,如果思维偏向,要及时纠正。
例如,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关键词在于等级制度。许多同学没有找到关键词,注意力反而集中在题干中的具体人物名字上,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不论做题或阅读课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不然会偏离历史教学的真实目的。
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科学,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尤其丰富,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并利用每次上课所呈现的不可再生资源。在教学反思中,将这些资源有效的记录下来,丰富教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