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
【作者】 王雪梅
【机构】 诸城市东鲁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初中地理教学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更好的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必须要进行一节单元知识梳理的复习课。这种课型是教师了解学情、检验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能力的课型。好多复习课是简单重复的复习所学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化和提升,只是对原有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记忆。没有对地理原理的归类总结,所以时效性不强,作用不大。而一堂成功的复习课,不仅是组织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再认识,更是一个总结规律、提升自我的过程。要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根据自己的近几年的摸索,总结模式如下: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地理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如复习《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读图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强调“地理整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学生能清楚再现各类地理的结构特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如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的进行综合。
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单元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1.结合课本知识以及与其他版本教材的联系,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与WAT考试接轨,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的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要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在交流时还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初二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地理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精心设置巩固练习题目,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少而精。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巩固练习,然后对学习和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分层次的课后训练。习题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二)是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地理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如复习《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读图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强调“地理整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学生能清楚再现各类地理的结构特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如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的进行综合。
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单元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1.结合课本知识以及与其他版本教材的联系,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与WAT考试接轨,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的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要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在交流时还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初二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地理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精心设置巩固练习题目,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少而精。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巩固练习,然后对学习和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分层次的课后训练。习题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二)是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