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拓展,品德课因你而精彩
【作者】 钟榕英
【机构】 振兴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品德课程所应具有的开放型、活动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拓展时空,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实现品德课堂的大容量,让品德课堂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创新世界。
关键词: 拓展 文本 方式 外延 后延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品德课却依然唯课堂是从,唯教材是从。而品德课程所应具有的开放型、活动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拓展时空,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
一、拓文本渠道,感知品德内涵
课堂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在教学时我们应从教材出发,联系实际,恰到好处挖掘文本,补充文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使拓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错落有致、装点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学生提高品德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
如教学《学校生活有规则》,考虑到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学生无法真正进入文本,感知规则重要性。于是,我利用本土资源“森波拉奇妙世界”设计了如下片断:
师:在学校里要守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遵守,守规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美满。看,奇妙世界正在进行“寻找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司机叔叔说只要你们能说出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就免费带你们去。谁想参加?
生1:不能把头和手伸出窗外。
生2:坐车时要认真坐好,不能在车上跑来跑去。
生3:要自觉排队,上下车不能争先恐后。
……
师:礼让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都明白了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好,咱们上车出发啦。奇妙世界到了,导游姐姐说先带你们去玩旋转木马,谁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
生1:要买票。
生2:要排队。
生3:不能破坏这些木马。
……
师:你懂的真多,游乐设施要爱护,做到这些就可以开心地玩旋转木马了。
师:你们今天真有福,奇妙世界大剧场有一场特别精彩的表演。看,表演马上开始了,谁能先说出看表演的规则,谁就先进场。
生1:不能争先恐后。
生2:不能大声吵闹。
生3:不能乱丢垃圾。
生4不要随意走来走去。
……
师:同学们真棒,恭喜你们都能参加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汇报:购物时;看电影时;到公园玩时……教师相机引导评价、导行。)
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取舍和补充教学内容,不但能提高品德的实效性,学生在阅读文本素材和补充素材的同时,能拓宽学习的渠道,潜移默化地感知品德教学的内涵。
二、拓教学方式,乐学生之所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还不够,还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拓宽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乐学生之所乐。
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时,为了找出身边的诚实的孩子,我这样进行设计:
师:诚实俱乐部的部长小精灵被你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它希望邀请诚实的同学加入他的诚实俱乐部。要加入诚实俱乐部,首先得不说谎。他邀请我当一回记者,采访你们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们一定要诚实地回答。(老师充当记者进行采访)
师:你是诚实的孩子吗?说说你的故事。
生1: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当我犯错后,我总能主动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
师: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恭喜你第一个成为俱乐部成员,来,老师帮你佩戴红色成员章。
师:你好,请问你是不是诚实的孩子?
生2: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有一次我实在太想吃零食了,偷偷拿了妈妈的一块钱,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主动向妈妈承认了错误。
师: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正错误。你看你一改正,也是一名诚实的孩子。我们用掌声祝贺他成功加入俱乐部,获得黄色成员章!
师:你好!请问你是不是个诚实的孩子?
生3:我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师:哦,请问你做了哪些不诚实的事?
生3:上个月我看见同学小明的笔掉地上了,我非常喜欢他那支笔,于是就偷偷地把笔藏起来了。
师:他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敢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出来,就是诚实的表现。
师: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做呢?
生3: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下课后我会主动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把笔还给他。
师:从现在开始改正的,也是诚实的孩子。这个绿色的成员章属于你啦!
师:大家都这么诚实,小精灵部长非常满意,同意大家加入他的诚实俱乐部,马上举行“诚实俱乐部授章会”。请你们依据自己的表现佩戴相应颜色的成员章。 (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成员章佩戴)
师:祝贺大家成为诚实俱乐部成员。我们也来夸夸自己吧:我诚实,我最棒!(学生竖大拇指夸自己)
如果在寻找身边诚实的孩子这一环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询问学生,相信学生只会给予我们最官方的回答:我是诚实的孩子。但在卡通人物——小精灵部长的带领下,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诚信行为,还能以同学作为镜子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方式下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拓品德外延,丰富生活体验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带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理解、规范,获得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良好的品德逐渐内化为人格。因此,思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向生活拓展,向生活要场地,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
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一课时,对于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怎样为我们辛勤地服务,学生仅凭生活中片面的了解是无法直接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交流的。因此,我课前布置了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学生接受调查任务以后积极性很高,他们兴致勃勃地、一丝不苟地走访教师、保安、交警……从调查中,同学们真切地了解到这些叔叔阿姨是怎样辛苦的工作,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这种发自孩子内心的情感如果单靠课堂上枯燥的讲解是难以达到的。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感交流:
生1:老师不但教我们学知识学做人,而且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们,让我们在学校时时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生2:保安叔叔用彻夜不眠默默地守卫着我们的家园,多值得尊敬啊!看到他们,心里会觉得特别亲切、温暖!
生3:交警用认真、负责确保交通的畅顺和车辆、行人的安全,太感谢他们了!
生4:是你们每天不辞劳苦,作业在工地上,感谢你们,建筑工人叔叔,是你们用双手为我们建设美丽的住宅。
生5:邮递员叔叔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走遍千家万户,总是把最新的报道第一时间投入信箱。谢谢你们!
……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扩大思品教育的外延,让教育意图蕴含在学生无拘无束无时无刻的生活中,才能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拓品德后延,克服知行脱节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两节课能够速成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活动不能仅仅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延伸。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走近残疾人》,学生在学习体验、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后,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重新认识残疾人。于是,在课的最后,我这样进行了引导:
师: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今后你打算为残疾人做些什么?(自由发言)
生:我看到盲道上有自行车就会把它搬开。
生:我再也不会嘲笑那些残疾人了,并要帮助他们。
生:我要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捐给残疾人联合会。
……
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到欣慰,我觉得他们确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真心真意地要在社会生活中关心残疾人。
之后的日子里,我便听到有的同学帮助了班上腿有残疾的小东同学拿书包,扶着他上下楼梯,大课间手拉着手一起玩等等;更听到有些同学主动地去帮邻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倒垃圾,帮拿东西上楼……这时,我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种情感和认识绝不会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就消失,而是真正地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生命里。
所以,教师必须写好思想品德课的“续篇”,落实好思想品德课的“后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充分给予他们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作出积极向上行为的机会。让学生在延伸“教学”中消化、体会、掌握真知,克服知行相脱节的现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并了解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向生活延伸,向现实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实践品德课上的道德认识。只要教师能善于观察、挖掘,灵活处理,拓展延伸教学的时空,那课堂必将成为一个精彩纷呈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创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延伸品德课堂 拓展丰富阅读——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初探》http://www.59165.com/dissertation/9/85139.html
2、《拓展,让品德课堂更具魅力》 http://zxjzxx.cixiedu.net/ReadNews.aspNewsID=676
关键词: 拓展 文本 方式 外延 后延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品德课却依然唯课堂是从,唯教材是从。而品德课程所应具有的开放型、活动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拓展时空,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
一、拓文本渠道,感知品德内涵
课堂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在教学时我们应从教材出发,联系实际,恰到好处挖掘文本,补充文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使拓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错落有致、装点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学生提高品德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
如教学《学校生活有规则》,考虑到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学生无法真正进入文本,感知规则重要性。于是,我利用本土资源“森波拉奇妙世界”设计了如下片断:
师:在学校里要守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遵守,守规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美满。看,奇妙世界正在进行“寻找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司机叔叔说只要你们能说出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就免费带你们去。谁想参加?
生1:不能把头和手伸出窗外。
生2:坐车时要认真坐好,不能在车上跑来跑去。
生3:要自觉排队,上下车不能争先恐后。
……
师:礼让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都明白了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好,咱们上车出发啦。奇妙世界到了,导游姐姐说先带你们去玩旋转木马,谁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
生1:要买票。
生2:要排队。
生3:不能破坏这些木马。
……
师:你懂的真多,游乐设施要爱护,做到这些就可以开心地玩旋转木马了。
师:你们今天真有福,奇妙世界大剧场有一场特别精彩的表演。看,表演马上开始了,谁能先说出看表演的规则,谁就先进场。
生1:不能争先恐后。
生2:不能大声吵闹。
生3:不能乱丢垃圾。
生4不要随意走来走去。
……
师:同学们真棒,恭喜你们都能参加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汇报:购物时;看电影时;到公园玩时……教师相机引导评价、导行。)
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取舍和补充教学内容,不但能提高品德的实效性,学生在阅读文本素材和补充素材的同时,能拓宽学习的渠道,潜移默化地感知品德教学的内涵。
二、拓教学方式,乐学生之所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还不够,还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拓宽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乐学生之所乐。
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时,为了找出身边的诚实的孩子,我这样进行设计:
师:诚实俱乐部的部长小精灵被你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它希望邀请诚实的同学加入他的诚实俱乐部。要加入诚实俱乐部,首先得不说谎。他邀请我当一回记者,采访你们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们一定要诚实地回答。(老师充当记者进行采访)
师:你是诚实的孩子吗?说说你的故事。
生1: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当我犯错后,我总能主动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
师: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恭喜你第一个成为俱乐部成员,来,老师帮你佩戴红色成员章。
师:你好,请问你是不是诚实的孩子?
生2: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有一次我实在太想吃零食了,偷偷拿了妈妈的一块钱,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主动向妈妈承认了错误。
师: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正错误。你看你一改正,也是一名诚实的孩子。我们用掌声祝贺他成功加入俱乐部,获得黄色成员章!
师:你好!请问你是不是个诚实的孩子?
生3:我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师:哦,请问你做了哪些不诚实的事?
生3:上个月我看见同学小明的笔掉地上了,我非常喜欢他那支笔,于是就偷偷地把笔藏起来了。
师:他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敢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出来,就是诚实的表现。
师: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做呢?
生3: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下课后我会主动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把笔还给他。
师:从现在开始改正的,也是诚实的孩子。这个绿色的成员章属于你啦!
师:大家都这么诚实,小精灵部长非常满意,同意大家加入他的诚实俱乐部,马上举行“诚实俱乐部授章会”。请你们依据自己的表现佩戴相应颜色的成员章。 (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成员章佩戴)
师:祝贺大家成为诚实俱乐部成员。我们也来夸夸自己吧:我诚实,我最棒!(学生竖大拇指夸自己)
如果在寻找身边诚实的孩子这一环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询问学生,相信学生只会给予我们最官方的回答:我是诚实的孩子。但在卡通人物——小精灵部长的带领下,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诚信行为,还能以同学作为镜子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方式下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拓品德外延,丰富生活体验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带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理解、规范,获得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良好的品德逐渐内化为人格。因此,思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向生活拓展,向生活要场地,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
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一课时,对于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怎样为我们辛勤地服务,学生仅凭生活中片面的了解是无法直接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交流的。因此,我课前布置了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学生接受调查任务以后积极性很高,他们兴致勃勃地、一丝不苟地走访教师、保安、交警……从调查中,同学们真切地了解到这些叔叔阿姨是怎样辛苦的工作,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这种发自孩子内心的情感如果单靠课堂上枯燥的讲解是难以达到的。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感交流:
生1:老师不但教我们学知识学做人,而且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们,让我们在学校时时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生2:保安叔叔用彻夜不眠默默地守卫着我们的家园,多值得尊敬啊!看到他们,心里会觉得特别亲切、温暖!
生3:交警用认真、负责确保交通的畅顺和车辆、行人的安全,太感谢他们了!
生4:是你们每天不辞劳苦,作业在工地上,感谢你们,建筑工人叔叔,是你们用双手为我们建设美丽的住宅。
生5:邮递员叔叔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走遍千家万户,总是把最新的报道第一时间投入信箱。谢谢你们!
……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扩大思品教育的外延,让教育意图蕴含在学生无拘无束无时无刻的生活中,才能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拓品德后延,克服知行脱节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两节课能够速成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活动不能仅仅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延伸。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走近残疾人》,学生在学习体验、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后,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重新认识残疾人。于是,在课的最后,我这样进行了引导:
师: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今后你打算为残疾人做些什么?(自由发言)
生:我看到盲道上有自行车就会把它搬开。
生:我再也不会嘲笑那些残疾人了,并要帮助他们。
生:我要把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捐给残疾人联合会。
……
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到欣慰,我觉得他们确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真心真意地要在社会生活中关心残疾人。
之后的日子里,我便听到有的同学帮助了班上腿有残疾的小东同学拿书包,扶着他上下楼梯,大课间手拉着手一起玩等等;更听到有些同学主动地去帮邻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倒垃圾,帮拿东西上楼……这时,我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种情感和认识绝不会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就消失,而是真正地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生命里。
所以,教师必须写好思想品德课的“续篇”,落实好思想品德课的“后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充分给予他们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作出积极向上行为的机会。让学生在延伸“教学”中消化、体会、掌握真知,克服知行相脱节的现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并了解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向生活延伸,向现实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实践品德课上的道德认识。只要教师能善于观察、挖掘,灵活处理,拓展延伸教学的时空,那课堂必将成为一个精彩纷呈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创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延伸品德课堂 拓展丰富阅读——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初探》http://www.59165.com/dissertation/9/85139.html
2、《拓展,让品德课堂更具魅力》 http://zxjzxx.cixiedu.net/ReadNews.aspNewsID=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