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作者】 孙贵宏
【机构】 盐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进行认真的教学改革探索,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 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转变思想观念,做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的复合型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正是学者型、科研型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
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要使学生明确,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才叫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向或突发奇想,教师必须予以点拨,而不能立即令学生坐下或批评、训斥、嘲笑,而大搞“听话教育”,这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但要合情合理,不能随意求异,不能脱离实际。应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思想、做法,虽然对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本人却是全新的,这就是创新。为此,需不断激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提倡学生质疑,布置创新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等话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必须进行深刻重大的改革,即作业布置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论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堂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强调多样化,即校内校外生活的实践,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表,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断碰撞中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课内外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孕育造创新思维的土壤。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 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转变思想观念,做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的复合型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正是学者型、科研型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
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要使学生明确,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才叫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向或突发奇想,教师必须予以点拨,而不能立即令学生坐下或批评、训斥、嘲笑,而大搞“听话教育”,这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但要合情合理,不能随意求异,不能脱离实际。应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思想、做法,虽然对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本人却是全新的,这就是创新。为此,需不断激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提倡学生质疑,布置创新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等话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必须进行深刻重大的改革,即作业布置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论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堂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强调多样化,即校内校外生活的实践,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表,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断碰撞中成长。
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课内外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孕育造创新思维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