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羌族聚居区中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勾文秀
【机构】 茂县七一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学生视野相对狭窄的羌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作文教学不但重要,而且困难。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训练,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才能写出带有民族特色、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资源优势 羌族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陷入了模式化,成了一种“新八股”。再加上羌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学生视野狭窄,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当前羌族地区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体是选材单一,主题不新颖、不感人。例如:写父母经常不是冒雨接回家,就是夜深了还在给自己缝棉袄;写老师经常还是夜深了还在修改作业,他们是蜡烛,是园丁;写同学无非就是发生矛盾,后来又和好如初……作为学生生活阅历浅是事实,但生活也不应该是他们笔下那么模式化。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不动脑筋,懒于观察,少于感悟的习惯,也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
一是对事物的认识模式化。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大多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再加上长期受灌输式教育的束缚.中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知缺乏主见,在他们看来,只要认真学习就是好学生,于是,在他们笔下,路灯下读书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优秀学生,深夜批改作业也一定是好老师,这种对事物认识的模式化倾向,导致了其作文缺乏新鲜感。
二是割断文章和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章也是如此。大多数学生作文不是从生活中去搜集材料,发现亮点,而是从慨念出发,抽象地认识人和事,把本来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化为几种模式,不善于思考也是原因之一。有的学生看了题目之后,不是认真地思考,搜集脑中相关的材料,而是把脑中几种固定的模式或作文书上看到的搬成自己的,不管它是否符合要求,殊不知自己的生活或经历比这些更精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初步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一)关注时代、关注生活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大潮、生活大潮,关注火热的生活,思考多彩的人生,作为羌民族的学生,虽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像发达地区学生那样见多识广,但这个地区本身的生活就是无可比拟的。如这里的风俗习惯,鲜艳的民族服饰,动人的婚礼,让外人都乐此不疲的“羌寨碉楼”等等。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教会学生用心体会生活,哪怕是他们见惯不经的一场普通葬礼,在外人眼里。那也是别具一格的。如果真正写出了羌民族地区的生活特点,应该不失为一篇别样的文章。
(二)开阔视野、积累储备
首先,应多背。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一些被历史证明的,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杰出诗文,储存在大脑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不竭的语言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情趣、志向、智慧还将成为我们学生提升人品的重要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把读、思、写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触角;向更广阔的领域,养成写心得体会,写感悟得了好习惯。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羌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更是与众不同,只要善于搜集,勤于思考,能把对写作有用的东西储存在大脑,反复思考,触类旁通,就会形成对生活、人生、社含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由于见识和语文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作文时不会写提纲,更不用说修改作文了。“心里怎么想,纸上便怎么写”这是大多数学生作文的方式,结果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句子不通顺,便是思路混乱,因此修改是必要的。好文章大多是修改出来的,鲁迅先生就从来不啬修改自己的文章,有时删去一大段,有时改得面目全非.如果有了好思路,以前全篇都作废,名人都如此,学生更应该强调反复修改了。只有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集体修改: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当然分组时能做到优劣搭配更好,修改前教师提出作文批改的要求。让每一组的成员要仔细读完这一组的每一篇文章,大家讨论各自结合每篇作文写评语再把每个人的评语综合,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在修改中提高了鉴赏能力,起到了以优带差的作用。又能让优生在修改中提高了鉴赏能力,起到了以优带差的作用,又能让优能修改,讨论中发现不足,起到扶优的作用。
(二)个人修改。作文互改好后,自己再根据同学的评议建议实行自改这样的方式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有关作文批改的一句话:“精批细改”。学生要有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三)教师修改,并不是说一切作文都由学生自改或互改,那样老师根本无从掌握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小作文学生集体修改,大作文由教师修改,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作出相应的对策。
三、重写训练
重写训练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上次作文的总结,也是对下次作文作指导,如果每次作文都重写了,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重写应该在经过了上面几个环节,特别是修改和评议后再进行,因为在集体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阅读了同学的文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再加上评议之后,学生对这次作文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许又有了新的构思,因此学生可根据评议和修改意见修改原文,亦可抛弃原文的构思。重新写一篇完全与前一篇不一样的文章。
四、写作文心得
所谓作文心得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作文修改、评议、重写过程中的感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正意见。通过写作文心得不仅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把作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成了他们一笔小小的财富,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练笔,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理论水平。事实上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按照这些步聚训练的话,效果是会很理想。
总之,对于羌族地区的中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应发挥资源优势,多方面训练,让生活当老师,教会学生写作文,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带有羌民族特色和深厚的羌文化底蕴的作文出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资源优势 羌族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陷入了模式化,成了一种“新八股”。再加上羌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学生视野狭窄,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当前羌族地区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体是选材单一,主题不新颖、不感人。例如:写父母经常不是冒雨接回家,就是夜深了还在给自己缝棉袄;写老师经常还是夜深了还在修改作业,他们是蜡烛,是园丁;写同学无非就是发生矛盾,后来又和好如初……作为学生生活阅历浅是事实,但生活也不应该是他们笔下那么模式化。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不动脑筋,懒于观察,少于感悟的习惯,也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
一是对事物的认识模式化。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大多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再加上长期受灌输式教育的束缚.中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知缺乏主见,在他们看来,只要认真学习就是好学生,于是,在他们笔下,路灯下读书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优秀学生,深夜批改作业也一定是好老师,这种对事物认识的模式化倾向,导致了其作文缺乏新鲜感。
二是割断文章和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章也是如此。大多数学生作文不是从生活中去搜集材料,发现亮点,而是从慨念出发,抽象地认识人和事,把本来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化为几种模式,不善于思考也是原因之一。有的学生看了题目之后,不是认真地思考,搜集脑中相关的材料,而是把脑中几种固定的模式或作文书上看到的搬成自己的,不管它是否符合要求,殊不知自己的生活或经历比这些更精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初步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一)关注时代、关注生活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大潮、生活大潮,关注火热的生活,思考多彩的人生,作为羌民族的学生,虽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像发达地区学生那样见多识广,但这个地区本身的生活就是无可比拟的。如这里的风俗习惯,鲜艳的民族服饰,动人的婚礼,让外人都乐此不疲的“羌寨碉楼”等等。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教会学生用心体会生活,哪怕是他们见惯不经的一场普通葬礼,在外人眼里。那也是别具一格的。如果真正写出了羌民族地区的生活特点,应该不失为一篇别样的文章。
(二)开阔视野、积累储备
首先,应多背。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一些被历史证明的,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杰出诗文,储存在大脑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不竭的语言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情趣、志向、智慧还将成为我们学生提升人品的重要资源。
其次,我们应该把读、思、写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触角;向更广阔的领域,养成写心得体会,写感悟得了好习惯。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羌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更是与众不同,只要善于搜集,勤于思考,能把对写作有用的东西储存在大脑,反复思考,触类旁通,就会形成对生活、人生、社含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由于见识和语文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作文时不会写提纲,更不用说修改作文了。“心里怎么想,纸上便怎么写”这是大多数学生作文的方式,结果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句子不通顺,便是思路混乱,因此修改是必要的。好文章大多是修改出来的,鲁迅先生就从来不啬修改自己的文章,有时删去一大段,有时改得面目全非.如果有了好思路,以前全篇都作废,名人都如此,学生更应该强调反复修改了。只有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集体修改: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当然分组时能做到优劣搭配更好,修改前教师提出作文批改的要求。让每一组的成员要仔细读完这一组的每一篇文章,大家讨论各自结合每篇作文写评语再把每个人的评语综合,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在修改中提高了鉴赏能力,起到了以优带差的作用。又能让优生在修改中提高了鉴赏能力,起到了以优带差的作用,又能让优能修改,讨论中发现不足,起到扶优的作用。
(二)个人修改。作文互改好后,自己再根据同学的评议建议实行自改这样的方式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有关作文批改的一句话:“精批细改”。学生要有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三)教师修改,并不是说一切作文都由学生自改或互改,那样老师根本无从掌握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小作文学生集体修改,大作文由教师修改,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作出相应的对策。
三、重写训练
重写训练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上次作文的总结,也是对下次作文作指导,如果每次作文都重写了,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重写应该在经过了上面几个环节,特别是修改和评议后再进行,因为在集体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已经阅读了同学的文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再加上评议之后,学生对这次作文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许又有了新的构思,因此学生可根据评议和修改意见修改原文,亦可抛弃原文的构思。重新写一篇完全与前一篇不一样的文章。
四、写作文心得
所谓作文心得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作文修改、评议、重写过程中的感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正意见。通过写作文心得不仅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把作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成了他们一笔小小的财富,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练笔,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理论水平。事实上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按照这些步聚训练的话,效果是会很理想。
总之,对于羌族地区的中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应发挥资源优势,多方面训练,让生活当老师,教会学生写作文,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带有羌民族特色和深厚的羌文化底蕴的作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