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精选精讲,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福胜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急剧发展的国际形势,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 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就“思”而言
解数学题决不能解一题丢一题,这样做无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要认真进行解题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但许多同学在完成作业方面,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未能入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应经常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鼓励学生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想想以前有没有做过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如果将题目的特殊条件一般化,能否推得更为普遍的结论,这样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也要重视听说读写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标准的普通话外,在授课时必须幽默风趣,语感讲究抑扬顿挫,时时以表演者的神态吸引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的能力。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提高合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加一些听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算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让学生学会耐心听同伴讲。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情境和素材,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条件。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指导学生多进行看物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提升。说的形式可以很多,比如: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学生听;学生观察实物说;学生看图说;调动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讲数学小故事;学生口头编应用题等。在指导学生说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这就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极创造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如在新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以读促思;在学完新知以后,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查缺补漏,巩固新知。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写”不等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它应该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个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内容的编制上突出了“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观察、思考与交流,更要学会如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与升华。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如:如何清晰完整地回答问题,如何使活动的记录科学规范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份之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参考文献:
[1]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6.
[2]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10).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 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就“思”而言
解数学题决不能解一题丢一题,这样做无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要认真进行解题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但许多同学在完成作业方面,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未能入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应经常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鼓励学生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想想以前有没有做过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如果将题目的特殊条件一般化,能否推得更为普遍的结论,这样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也要重视听说读写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除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标准的普通话外,在授课时必须幽默风趣,语感讲究抑扬顿挫,时时以表演者的神态吸引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的能力。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提高合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加一些听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算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让学生学会耐心听同伴讲。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情境和素材,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条件。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指导学生多进行看物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提升。说的形式可以很多,比如: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学生听;学生观察实物说;学生看图说;调动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讲数学小故事;学生口头编应用题等。在指导学生说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这就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极创造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如在新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以读促思;在学完新知以后,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查缺补漏,巩固新知。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写”不等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它应该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个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内容的编制上突出了“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观察、思考与交流,更要学会如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与升华。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如:如何清晰完整地回答问题,如何使活动的记录科学规范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份之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参考文献:
[1]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6.
[2]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10).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