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 丁达兵
【机构】 吴姚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时尚,尤其是音乐设计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像散文、古诗词及现代诗这类抒情性的文体,只要我们恰当巧妙地运用音乐,再配上画面,既有利于语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有效地走进文本,这就会使课堂变得神奇和高效。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引入音乐设计呢?
一、导入愉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有效导入犹如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智力振奋状态等作用。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段优美怡人的画面,也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巧设这“投石激浪”的导语,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热情,迸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信心。我在导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播放《好汉歌》作为背景音乐,来展现梁山好汉的万丈豪情。并借用歌词导入:“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句体现水浒英雄好汉侠义的精神,今天我们来看豹子头林冲是如何“出手”棒打洪教头的?这样的音乐设计,不仅调动学生思维,还引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
二、诵读体会,情感共鸣,诱发学生进入互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它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感染力。在语文教材中 ,编者所精选的一篇篇课文,无不反映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深厚的、高尚的情感。实践告诉我们,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同样,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染。教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上动人心弦的音乐,让学生与教师、作者的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月光启蒙》时,教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童谣和歌谣,当学生从歌谣和童谣中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真挚的爱时,话锋一转:“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教者这时配音(比较悲伤)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教师读着读着,泪珠挂上了眼角,声音嘶哑而悲切。一曲终了,老师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在以自已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对儿女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这时,教室里想起了满文军的那首《懂你》,在学生的心田中留下了一波又一波情感涟漪,强烈的期待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三、运用媒体,点燃激情,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设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仍是一种心理期待,期待引情入境。媒体中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生动可感的声音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入阅读期待。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教师就注意媒体燃情,促情境期待的生成。上课伊始,随着惊心动魄的画面,学生就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就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本中,使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熏陶、升华。接下来学生在饱满的激情中反复读文,发自肺腑的表白,使情境期待得以爆发。一曲《为了谁》,让孩子们千言万语的期待心理留在纸上,流进了心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达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四、音图并茂,形象生动,多种感官的融合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在课前三分钟,就在班上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伴随音乐,踏入三亚,然后连续播放三亚风情图片,落日的的画面,欣赏后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听视觉,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都得到展示,老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进入文本,步入画面去欣赏三亚落日而独特的景象。至于更细致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朗读文字,欣赏画面的色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自己对三亚落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喜悦,才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不会枯燥无味,反而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三亚,去了解三亚的落日。
再如教《麋鹿》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课前两分钟我先让学生做做深呼吸,又带着学生跟随轻快的音乐做了四节体现交叉运动的健脑操,随着莫扎特的音乐响起,一幅幅麋鹿生活的惬意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耳边是老师深情并茂地解说:晨光熹微,晨雾如轻妙般飘浮在黄海滩上,一群麋鹿正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这些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不知不觉中,学生被眼前动人的画面,被如诗的语言所吸引,轻松走进文本走进麋鹿。
总之,语文课堂合理引入音乐,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要我们使用音乐得法,就会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一、导入愉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有效导入犹如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智力振奋状态等作用。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段优美怡人的画面,也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巧设这“投石激浪”的导语,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热情,迸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信心。我在导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播放《好汉歌》作为背景音乐,来展现梁山好汉的万丈豪情。并借用歌词导入:“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句体现水浒英雄好汉侠义的精神,今天我们来看豹子头林冲是如何“出手”棒打洪教头的?这样的音乐设计,不仅调动学生思维,还引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
二、诵读体会,情感共鸣,诱发学生进入互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它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感染力。在语文教材中 ,编者所精选的一篇篇课文,无不反映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深厚的、高尚的情感。实践告诉我们,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同样,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染。教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上动人心弦的音乐,让学生与教师、作者的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月光启蒙》时,教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童谣和歌谣,当学生从歌谣和童谣中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真挚的爱时,话锋一转:“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教者这时配音(比较悲伤)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教师读着读着,泪珠挂上了眼角,声音嘶哑而悲切。一曲终了,老师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在以自已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对儿女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这时,教室里想起了满文军的那首《懂你》,在学生的心田中留下了一波又一波情感涟漪,强烈的期待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三、运用媒体,点燃激情,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设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仍是一种心理期待,期待引情入境。媒体中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生动可感的声音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入阅读期待。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教师就注意媒体燃情,促情境期待的生成。上课伊始,随着惊心动魄的画面,学生就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就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本中,使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熏陶、升华。接下来学生在饱满的激情中反复读文,发自肺腑的表白,使情境期待得以爆发。一曲《为了谁》,让孩子们千言万语的期待心理留在纸上,流进了心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达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四、音图并茂,形象生动,多种感官的融合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在课前三分钟,就在班上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伴随音乐,踏入三亚,然后连续播放三亚风情图片,落日的的画面,欣赏后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听视觉,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都得到展示,老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进入文本,步入画面去欣赏三亚落日而独特的景象。至于更细致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朗读文字,欣赏画面的色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自己对三亚落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喜悦,才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不会枯燥无味,反而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三亚,去了解三亚的落日。
再如教《麋鹿》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课前两分钟我先让学生做做深呼吸,又带着学生跟随轻快的音乐做了四节体现交叉运动的健脑操,随着莫扎特的音乐响起,一幅幅麋鹿生活的惬意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耳边是老师深情并茂地解说:晨光熹微,晨雾如轻妙般飘浮在黄海滩上,一群麋鹿正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这些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不知不觉中,学生被眼前动人的画面,被如诗的语言所吸引,轻松走进文本走进麋鹿。
总之,语文课堂合理引入音乐,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要我们使用音乐得法,就会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