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一谈小学音乐课中的师生互动

【作者】 蒋小月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并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与教师共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民主平等  合作互补   教学统一
        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低年级的学生,其年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易持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课。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师生合作性的学习呢?本人做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表现。“互动”的前提是要求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关注点由“教”转向“学”,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自觉参与音乐学习。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一个音乐学习的“共同体”,共同达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审美享受的理想境界。
  如我在教学《茉莉花》时,就和学生一起创编舞蹈动作。老师将学生们表演的一个个动作欣赏之后,由师生评定并共同表演。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学习、创作,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而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作了些改变。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借助语言,通过彼此间的对话实现的。但是,那种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非是真正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意味着师生之间精神上是平等的,意味着师生心灵的自由。一旦展开平等对话,教师就不能以“训导者”、“权威者”的面孔出现,要允许学生表达疑惑,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不同观点,提出问题。即使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教师也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音乐。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互补。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对于孩子们来是说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它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课堂上让学生共同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自然是其乐融融。让学生边玩童年的游戏边感受音乐,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如我在教学《卖报歌》时,先播放一段关于三毛卖报的电影片段,让这个学生喜欢的角色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因为这首歌曲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们合作完成对歌曲的学唱,并加入自编动作。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学会了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活动。这一学习形式,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小组学习不但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过程。不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统一。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条件。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促进师生间交流、分析、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师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才能被激活,课堂才能呈现出特有的价值。
  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的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于是我就组织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又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就有很深的印象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如我在教学《小孔雀》一课中,便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练习,用卡片出示这一课的节奏,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段完整的节奏,教师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听辨,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觉得最好听的一段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小孔雀》。结果教学效果也很好。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并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与教师共同学习的乐趣。互动,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精彩!互动,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