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学生思维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 黄 媛

【机构】 八滩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习数学需要通过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妙。可以说,学会思维已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巧妙地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品尝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什么牵引着启动学生思维的功能呢?又怎么才能打开这个知识库呢?那就是——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更何况是在上课时间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发展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所有的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和知识。
        如果我们在引入新课时,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钟,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尝试着用一些儿童故事来导入新课。
        如教“求平均数”时,书上只是简单的一张图:4个杯子,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问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肯定不感兴趣。于是,我这样导入:熊妈妈要小熊从井里打上水,倒进4个杯子里,按杯子上的刻度,第一个杯子装6厘米高的水,第二个杯子装3厘米高的水,第三个杯子装5厘米高的水,第四个杯子装2厘米高的水,然后熊妈妈让小熊算出4个杯子中水的平均高度,小熊想了半天也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熊吗?这样导入,学生的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帮助小熊解决难题,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样就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原来我们就是生活在数学知识里。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二、创设氛围,巧妙设计疑问,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人心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巧妙设疑能调动学生释疑情绪,使其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其质疑习惯。可见,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课堂的一道闪光点。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中“体积的意义”时,教材呈现了乌鸦怎样喝到水的情境;我适时利用大家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它是怎样喝到水的?”此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乌鸦拿了水管吸水,有的说因为多了石子等。当学生为此问题而纷纷议论时,我马上提出石头的大小(即体积),及时导入新课。通过这样的设疑,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可见,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又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椭圆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回答:“不行,车轮转不动,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就行,而其他形状却不能骑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相互讨论,部分优秀的学生还马上提出:“因为圆是比较容易滚动。”这样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这样理解圆的特征,记忆颇为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猜测的机会,在教学中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自我放松,从而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
        三、运用教具,提供操作条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从实践中感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重视教科书的作用和使用是不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他教学材料的使用。因为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手段,而其他教学材料包括各种教具,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运用直观教具,可以诱导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使他们对知识点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讲“长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看到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再让学生想办法,得出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运用变式,再认真观察,以突出长方形的本质特征。又如在建立“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时,事先准备两个盛着同样多水、大小相等的玻璃水槽,再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铁块,然后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铁块分别放入两个水槽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槽内水位的变化,着重分析水位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铁块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这种形象、直观又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办法,对促进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抓住有利时机,诱发探究动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要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