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管见

【作者】 王文波

【机构】 普安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快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提问,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有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在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是指导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课堂结束前的提问是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补漏。提问的时机应多选择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时等。
  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习题,“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不存在交点;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试直观分析,提出“当Δ>0 时,与轴有两个交点;当Δ=0 时,与轴有一个交点;当Δ<0 时,与轴无交点”。有了初步结论,这时教者可进一步加以点拔,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问题总源于某种情境,离开了数学情境,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境,它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依托,来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数学情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的程序为,问题情境—假设推测—探究验证—做出结论。
  针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从其认识上的模糊处来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比较中辨明是非,利用反差效应突出本质差异,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度。例如,讲平行线的定义,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不妨这样问:“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定呢?如果没有这一限定,能否得到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呢?”教师的反诘,使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解决了一个知识模糊点。此外,我还在教学中采取了“纠错”训练。希望借助于“错”来激思,在思疑中启悟;由错反思,在联想中领悟;由错导思,在发现中顿悟。“纠错”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找错”,鼓励、发动大家在书中、在所做的习题中、在听课中找出错误。由于课外参考书上的习题、讲课中出现的错误较多,不便列举。针对学生出现的错答,把问题换种方式提问,可以从问题的条件、解题思路、一题多解、相关联的知识入手。
  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的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难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将成为今后学习的障碍。运用设问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必须从思维角度去铺路搭桥,以攻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在“认识函数”内容中,函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后可给学生问题:三角形的底边为x,面积为y,则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这一设问,学生可通过理解概念得出答案,从而把握了函数的本质特征。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自己问,学生答,应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精心设问,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用教师的教学机智营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设疑问难,启发思维,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气氛,使每位学生都有“发问”的机会、时间和场所,使每位“发问”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信任和尊重,从而受到鼓舞。另外,课堂应留有自学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材、教师与学生有效融合的主渠道。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