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走出思维误区 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 张 强

【机构】 莱西市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飞跃。在很多高中生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于是,师生有了如下的抱怨和不解:
  学生抱怨:
  1、上课听得明白,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题目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无从入手。
  2、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恍然大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想不到。
  3、数学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那么多,老是记不住,学过就忘了。
  老师疑惑:
  明明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学生不会做,教学相当的被动。事实上,造成以上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误区。这种思维误区,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不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误区对于增强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误区的具体表现:
  1、跳过过程 只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大多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无法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
  2、学习就是接受 做题就是模仿
  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 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他们感觉“模仿”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没有了教师提供的“模子”,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数学,以为听懂了的、看会了的就是自己的,而事实上,能否自己独立去思考,能否在下一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可以自己解决它,也就是说,能否尝试用自己从老师那里领悟来的方法去解决这个甚至这一类问题,对于他们见到的每一个题目,都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表面上认为下了很多的功夫,可是始终不见明显的效果。
  3、学习情绪化 易受心理因素影响
  有的学生认为,反正他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况且数学又那么难,就是认真听了他也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则是在学习数学遇到困难时却不愿意求助,而自己偏偏又无法解决,久而久之,在数学学习方面就掉队了。那些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就不用说了,而且这三类学生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任自己在误区中一直走下去,不肯回头,最终迷了路,没能从误区中走出来。
  二、数学思维误区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高中生自身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数学思维肤浅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
  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依赖心严重,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3、数学思维的差异性形成的思维障碍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开始时他们也希望数学成绩能提高,偏偏又不肯认真听,即便是听到了也不相信自己的做法是错的,便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有问题,进而厌恶这个数学老师,导致一上数学课就心烦,开始厌恶学数学。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心理如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会不同程度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误区,因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突破思维误区的几点做法
  1、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做好课前预习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断链是形成数学后进生的直接原因,从而极易导致学生思维进入误区。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复习,保证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另外,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改变学习习惯——在做题中总结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例题的思想、技巧、关键切入点和典型解题方法学生都应该做好笔记、批注,让学生明白“知识在于积累,能力源于动手”的道理,等到一定时候回头再复习时,前面的内容一目了然。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完成课后练习,并针对典型习题的解答过程给予认真的分析、讲解、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做好题目类型的归类、解题方法和习题类型的总结以及章节知识的归纳。在归纳总结中,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这样在不断的归纳和总结中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使整个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张系统的网络图,做到胸有成竹。
  3、教师认真备课——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教师应随时注意易形成思维定势的地方,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走出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依据新信息及时调整思路,避免走进误区,使思维过程灵活。要解决这一问题,多作一些变式训练是一个有效措施,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4、兴趣最好的动力——培养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也就能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
  5、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平等轻松的课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的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发展教学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做好对学生思维障碍根源的研究,并对症下药,做好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工作,也将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会更加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乐于学习,收获自己的学习方法,走出思维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