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照猫画虎——大班幼儿写生活动的时间探究
【作者】 朱小芳
【机构】 滨江区钱塘帝景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喜欢绘画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并不在乎作品的结果,而是热衷于绘画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满足远远超过作品自身的价值。写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表现方法,它要求幼儿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能较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同时,写生创作活动又是唤醒、诱发幼儿潜力的有效催化剂,它鼓励幼儿把静态的当成生命体来表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绘画教育观念和模式,逐渐改变以“范例——示范——临摹”的教学模式,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适宜性的写生绘画,通过“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而且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只要引导幼儿用心去观察,幼儿就会对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发生兴趣,为幼儿绘画打下基础。
关键词: 幼儿写生 适宜性 创作潜能
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写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表现方法,而创造力是幼儿美术的灵魂,也是衡量幼儿美术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幼儿写生能较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它不是要求幼儿被动地按一种规定的标准图象去绘画,而是要求幼儿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
近几年来,我觉得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不仅在于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更应该在于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实践以及反复对照5-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发现组织大班孩子每月一次的美术写生实践,只要教师选材、引导、评价得当,大班孩子写生是适宜的,它能激起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创作的积极性,让幼儿持续发展、终身受益。
一、 写生内容的来源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才能帮助幼儿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月一次我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花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其次室内的一些静物、人物、植物、动物的写生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主题下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原有水平为基础来生成的。
二、写生对象选择的原则
1.物品大小对比强烈,给幼儿视觉的冲击。如我在组织幼儿水果写生时,选择了西瓜与葡萄。
2.物品结构简繁对比明显,即线条的疏密对比明显。如选择线条比较复杂的菠萝时,可以再选择线条比较简单的苹果、梨与之放在一起。
3.写生对象的颜色要对比协调或成系列
4.两件以上写生的物品不要摆放在一条直线上,要摆放得有前有后,整体协调美观。
5.写生对象必须是健康、安全的,不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6.幼儿写生场所应该是安全、幽美、有特色、相对安静的,决不能出现为了让孩子画汽车,让孩子停留在人车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写生。
幼儿写生教育应遵循幼儿绘画艺术的教学规律来进行,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
三、幼儿写生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1.幼儿写生教育应遵循幼儿绘画艺术的教学规律来进行,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
2.写生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写生的物品及有关的知识,鼓励幼儿大胆地绘画。如先画大的物品,再画小的物品,先画物品的主要轮廓,再画物品的细微部分。要求幼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画,不要模仿别人,如果物品被遮挡住了,看见多少就画出多少,不要为了画得象而改变写生的对象。通过比较引导幼儿把写生的对象尽量画得大一些,一张画纸要画得比较满。如果画面比较空,可以用语言启发幼儿想象,添画一些相关的内容。如写生动物时,可引导幼儿想象,动物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添加皮球、草地、花、太阳、云彩等。画完后请幼儿讲述。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丰富幼儿的美术表达经验,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如我在让幼儿进行人物脸部写生之前,先组织他们欣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师:“画上有一位阿姨,她的名字叫蒙娜丽莎。你看到画上的阿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幼:“美”、“漂亮”、“安静”、“安详”、“温柔。”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很美?”幼:“脸”、“脸型长长的”、“白里透着粉红色”、“眼睛大大的亮亮的”、“鼻子很挺”、“嘴巴不大不小。”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很安祥、温柔?”幼:“笑眯眯的”、“脸上有微笑。”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在笑?”幼:“她的嘴巴弯弯的”、“嘴角向上翘。”师:“小朋友猜一猜,蒙娜丽莎为什么那么开心?”幼:“因为自己漂亮”、“今天结婚”、“收到了礼物”、“有了小宝宝”、“小宝宝被老师表扬了……”师:“噢,人脸上的线条变化能反映出人的情绪。那么我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品尝一下我碗中所装的水,请坐着的小朋友看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水是什么滋味的?”我在桌上的三个不透明、盛着凉水的杯子中分别加了糖、醋、辣椒末,三个小朋友分别尝试一种滋味,小朋友根据他们的表情猜他们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老师引导解读每种表情的特征,这样幼儿表情写生作品就栩栩如生了。
4.幼儿写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幼儿充分体会创作的愉悦。
写生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线条简单的单个形状。如水果。在水果写生的时候,有些幼儿可能将水果画得很小,显得画面很散,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添画盘子或篮子把水果装起来,背景可以添上桌布以此丰富画面;水果写生进行2-3次以后,接着可以选择一些线条比较复杂,但也是单个形体的蔬菜,同时也可以添画篮子;然后选择玩具,如:布制的熊猫、兔子、布娃娃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添画花草树木等背景;接着可以选择单个形体但有一定线条变化的茶具、水壶、茶杯,背景可以添加垫子、托盘等。如此循序渐进至大班下学期就可以以线描形式画一些像球鞋、自行车之类较复杂的事物了。
而画交通工具可以从小轿车开始,由易到难,大班可以添画红绿灯,马路,如果汽车的线条多就不要涂色,线条比较简单就可以涂色。画瓶子可以选择花瓶、香水瓶、酒瓶、洗发水瓶等,背景可以添画桌布或镜子。
5.户外写生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要提示幼儿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取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反映在画面上。幼儿在我园楼顶平台上户外写生《房子》时,举眼望去四周都是房子,我让幼儿把手对叠作为取景工具,然后把从小镜框里看到的事物画下来。
四、坚持正面评价,保护幼儿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孩子的画即是他们思维和形象发展的产物,也是他们发展创造性的途径,同时通过画画发展手部肌肉,协调手指动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论画的怎样,都要鼓励。鼓励的目的,在于肯定他们的画画动机,促进其独立性心理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涂色时总表现出很毛躁的感觉;有的孩子作品粗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只有这样的评价,孩子才能从中吸取力量;如果一味”好,孩子也会认为大人是应付她。而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我不断地鼓励、赞赏他(她),使他们充满信心,
大胆地绘画。记得 “鸡宝宝的一家”写生,楼泠小朋友拿起画笔就说:“老师我不会画。”我看着他犯难的样子说:“那你再和纸箱里的小鸡玩会吧,看看他们有多可爱,他们吃食的时候都有什么动作?”一会儿楼泠高兴得跑回来说:“我试试吧。“看着他自信的样子我欣赏赞许的冲他点了点头。
其次,儿童的绘画欲望首先是对外部环境认知的体现。幼儿绘画表现出的内容存在很大部分的创造性思维内容。幼儿的联想能力丰富,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儿童对自己情感世界的表达,是他们的成长需要。我在实践中发现越是思维活跃的幼儿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在写生的基础上把反映自己情绪、愿望、喜好或熟悉的物品、环境添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如户外写生《房子》,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在惠一帆小朋友的画纸上,只有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有很多小动物,我让她别再画小动物了,提醒她画的主体是房子;可当我一圈转回来,发现她又在长方形上架了个坡顶,房顶上画了许多盆花,我问她:“你今天怎么啦?”她“哇”的一声哭了:“我外公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房顶上养了很多的花,还有,我们家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我听了忙安慰她说:“原来是这回事,你的房子画得很简洁,除了一扇大窗,就是一个大面积的屋顶,有创意!”
又如《自行车》的写生课上,我让幼儿先确定两个轮胎的位置,然后再继续画别的。大多数幼儿完成的都较好,我发现邵奕琛画好后,拿着画给周围的小朋友看,眼睛笑成了线。我想,大概他觉得自己画得很好吧,于是我走过去说:“让老师欣赏欣赏!”周围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画的篮框比轮胎还大。”“他说要给他妈妈装菜的!”从孩子们的话中渐渐明白,原来邵奕琛妈妈说过自己自行车的篮框太小,菜装不下,大一些就好了,所以邵奕琛画了一个比轮胎还大的篮框。我赞许地说:“做邵奕琛妈妈好幸福,有这样一个为妈妈着想的好儿子。”并将这句话批注在他的画上。我想他如果一直保存着这幅画,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还有更有趣的,幼儿人物写生时,因周天手擦伤,不便绘画,便请他做模特。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在绘画,我发现谢新宇在画画过程中故意丑化周天,不禁多瞄了几眼。谢新宇见我看他的画,先是趴下身挡住画,后又把画折起来,见我还不走开,就低着头嘟囔着说:“早上他踢我了。”原来他把自己的情绪带入了绘画当中。我在他画上的批注是:周天今天踢我了,其实他长得很帅!
再次,因势利导。孩子的笔触是稚嫩的,但在孩子的心目中,笨拙的线条或圆圈却代表着生动的事物。教师应在了解孩子作画意图的基础上,征得他们的同意,遵循他们的原委,帮助他们作一些修改。孩子作画常有“人格化”的现象,即用画表现周围事物,不论什么东西,都赋予生命。
遵循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在探究幼儿写生是否适宜过程中,在反复思考了孩子年龄特点后,也组织了中班幼儿写生,最后认为中班孩子可以写生,大班孩子适宜写生,但写生对象的选择及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是有较大差别的。因为4-5岁的孩子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中班幼儿水果写生《西瓜与葡萄》 作品呈现
大班幼儿水果写生《西瓜与葡萄》 作品呈现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汽车可以开到天上,太阳可以涂成绿色、西瓜可以接到树上、人和老虎可以住在一起,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
让我们一起努力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选择性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价值,形成个性的审美情绪和主动创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12
[2]许弘《幼儿园艺术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00.3月第3版
[3]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4]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 出版社
关键词: 幼儿写生 适宜性 创作潜能
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写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表现方法,而创造力是幼儿美术的灵魂,也是衡量幼儿美术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幼儿写生能较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它不是要求幼儿被动地按一种规定的标准图象去绘画,而是要求幼儿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
近几年来,我觉得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不仅在于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更应该在于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实践以及反复对照5-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发现组织大班孩子每月一次的美术写生实践,只要教师选材、引导、评价得当,大班孩子写生是适宜的,它能激起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创作的积极性,让幼儿持续发展、终身受益。
一、 写生内容的来源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才能帮助幼儿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月一次我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花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其次室内的一些静物、人物、植物、动物的写生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主题下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原有水平为基础来生成的。
二、写生对象选择的原则
1.物品大小对比强烈,给幼儿视觉的冲击。如我在组织幼儿水果写生时,选择了西瓜与葡萄。
2.物品结构简繁对比明显,即线条的疏密对比明显。如选择线条比较复杂的菠萝时,可以再选择线条比较简单的苹果、梨与之放在一起。
3.写生对象的颜色要对比协调或成系列
4.两件以上写生的物品不要摆放在一条直线上,要摆放得有前有后,整体协调美观。
5.写生对象必须是健康、安全的,不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6.幼儿写生场所应该是安全、幽美、有特色、相对安静的,决不能出现为了让孩子画汽车,让孩子停留在人车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写生。
幼儿写生教育应遵循幼儿绘画艺术的教学规律来进行,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
三、幼儿写生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1.幼儿写生教育应遵循幼儿绘画艺术的教学规律来进行,必须注意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
2.写生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写生的物品及有关的知识,鼓励幼儿大胆地绘画。如先画大的物品,再画小的物品,先画物品的主要轮廓,再画物品的细微部分。要求幼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画,不要模仿别人,如果物品被遮挡住了,看见多少就画出多少,不要为了画得象而改变写生的对象。通过比较引导幼儿把写生的对象尽量画得大一些,一张画纸要画得比较满。如果画面比较空,可以用语言启发幼儿想象,添画一些相关的内容。如写生动物时,可引导幼儿想象,动物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添加皮球、草地、花、太阳、云彩等。画完后请幼儿讲述。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丰富幼儿的美术表达经验,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如我在让幼儿进行人物脸部写生之前,先组织他们欣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师:“画上有一位阿姨,她的名字叫蒙娜丽莎。你看到画上的阿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幼:“美”、“漂亮”、“安静”、“安详”、“温柔。”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很美?”幼:“脸”、“脸型长长的”、“白里透着粉红色”、“眼睛大大的亮亮的”、“鼻子很挺”、“嘴巴不大不小。”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很安祥、温柔?”幼:“笑眯眯的”、“脸上有微笑。”师:“你从哪儿看出她在笑?”幼:“她的嘴巴弯弯的”、“嘴角向上翘。”师:“小朋友猜一猜,蒙娜丽莎为什么那么开心?”幼:“因为自己漂亮”、“今天结婚”、“收到了礼物”、“有了小宝宝”、“小宝宝被老师表扬了……”师:“噢,人脸上的线条变化能反映出人的情绪。那么我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品尝一下我碗中所装的水,请坐着的小朋友看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水是什么滋味的?”我在桌上的三个不透明、盛着凉水的杯子中分别加了糖、醋、辣椒末,三个小朋友分别尝试一种滋味,小朋友根据他们的表情猜他们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老师引导解读每种表情的特征,这样幼儿表情写生作品就栩栩如生了。
4.幼儿写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幼儿充分体会创作的愉悦。
写生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线条简单的单个形状。如水果。在水果写生的时候,有些幼儿可能将水果画得很小,显得画面很散,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添画盘子或篮子把水果装起来,背景可以添上桌布以此丰富画面;水果写生进行2-3次以后,接着可以选择一些线条比较复杂,但也是单个形体的蔬菜,同时也可以添画篮子;然后选择玩具,如:布制的熊猫、兔子、布娃娃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添画花草树木等背景;接着可以选择单个形体但有一定线条变化的茶具、水壶、茶杯,背景可以添加垫子、托盘等。如此循序渐进至大班下学期就可以以线描形式画一些像球鞋、自行车之类较复杂的事物了。
而画交通工具可以从小轿车开始,由易到难,大班可以添画红绿灯,马路,如果汽车的线条多就不要涂色,线条比较简单就可以涂色。画瓶子可以选择花瓶、香水瓶、酒瓶、洗发水瓶等,背景可以添画桌布或镜子。
5.户外写生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要提示幼儿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取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反映在画面上。幼儿在我园楼顶平台上户外写生《房子》时,举眼望去四周都是房子,我让幼儿把手对叠作为取景工具,然后把从小镜框里看到的事物画下来。
四、坚持正面评价,保护幼儿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孩子的画即是他们思维和形象发展的产物,也是他们发展创造性的途径,同时通过画画发展手部肌肉,协调手指动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论画的怎样,都要鼓励。鼓励的目的,在于肯定他们的画画动机,促进其独立性心理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涂色时总表现出很毛躁的感觉;有的孩子作品粗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只有这样的评价,孩子才能从中吸取力量;如果一味”好,孩子也会认为大人是应付她。而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我不断地鼓励、赞赏他(她),使他们充满信心,
大胆地绘画。记得 “鸡宝宝的一家”写生,楼泠小朋友拿起画笔就说:“老师我不会画。”我看着他犯难的样子说:“那你再和纸箱里的小鸡玩会吧,看看他们有多可爱,他们吃食的时候都有什么动作?”一会儿楼泠高兴得跑回来说:“我试试吧。“看着他自信的样子我欣赏赞许的冲他点了点头。
其次,儿童的绘画欲望首先是对外部环境认知的体现。幼儿绘画表现出的内容存在很大部分的创造性思维内容。幼儿的联想能力丰富,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儿童对自己情感世界的表达,是他们的成长需要。我在实践中发现越是思维活跃的幼儿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在写生的基础上把反映自己情绪、愿望、喜好或熟悉的物品、环境添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如户外写生《房子》,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在惠一帆小朋友的画纸上,只有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有很多小动物,我让她别再画小动物了,提醒她画的主体是房子;可当我一圈转回来,发现她又在长方形上架了个坡顶,房顶上画了许多盆花,我问她:“你今天怎么啦?”她“哇”的一声哭了:“我外公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房顶上养了很多的花,还有,我们家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我听了忙安慰她说:“原来是这回事,你的房子画得很简洁,除了一扇大窗,就是一个大面积的屋顶,有创意!”
又如《自行车》的写生课上,我让幼儿先确定两个轮胎的位置,然后再继续画别的。大多数幼儿完成的都较好,我发现邵奕琛画好后,拿着画给周围的小朋友看,眼睛笑成了线。我想,大概他觉得自己画得很好吧,于是我走过去说:“让老师欣赏欣赏!”周围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画的篮框比轮胎还大。”“他说要给他妈妈装菜的!”从孩子们的话中渐渐明白,原来邵奕琛妈妈说过自己自行车的篮框太小,菜装不下,大一些就好了,所以邵奕琛画了一个比轮胎还大的篮框。我赞许地说:“做邵奕琛妈妈好幸福,有这样一个为妈妈着想的好儿子。”并将这句话批注在他的画上。我想他如果一直保存着这幅画,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还有更有趣的,幼儿人物写生时,因周天手擦伤,不便绘画,便请他做模特。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在绘画,我发现谢新宇在画画过程中故意丑化周天,不禁多瞄了几眼。谢新宇见我看他的画,先是趴下身挡住画,后又把画折起来,见我还不走开,就低着头嘟囔着说:“早上他踢我了。”原来他把自己的情绪带入了绘画当中。我在他画上的批注是:周天今天踢我了,其实他长得很帅!
再次,因势利导。孩子的笔触是稚嫩的,但在孩子的心目中,笨拙的线条或圆圈却代表着生动的事物。教师应在了解孩子作画意图的基础上,征得他们的同意,遵循他们的原委,帮助他们作一些修改。孩子作画常有“人格化”的现象,即用画表现周围事物,不论什么东西,都赋予生命。
遵循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在探究幼儿写生是否适宜过程中,在反复思考了孩子年龄特点后,也组织了中班幼儿写生,最后认为中班孩子可以写生,大班孩子适宜写生,但写生对象的选择及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是有较大差别的。因为4-5岁的孩子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中班幼儿水果写生《西瓜与葡萄》 作品呈现
大班幼儿水果写生《西瓜与葡萄》 作品呈现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汽车可以开到天上,太阳可以涂成绿色、西瓜可以接到树上、人和老虎可以住在一起,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
让我们一起努力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选择性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价值,形成个性的审美情绪和主动创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12
[2]许弘《幼儿园艺术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00.3月第3版
[3]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4]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