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母秀佳

【机构】 白龙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培养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先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二、培养认读能力为阅读打基础
  认读能力就是指在阅读文章时,对汉字音、形、义三方面因素结合的准确把握。这是阅读的必备条件。试想,一个毫无认读能力的人,他怎么有可能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呢?甚至可以说,认读能力的水平(包括识字、解词等)决定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水平。所以,一个学生平时积累的文字知识愈多,在阅读时碰到的障碍就愈少,阅读的效率就愈高。基于此,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新词,一定不要囫囵吞枣,而要一查到底,并在字词上做好相应的记录。日积月累,汉字的知识储备就会丰富起来,从而对阅读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一方面,培养较高的认读能力,还要教学生注意语意(词义和句义)的变化和延伸,培养良好的语感。因为语言的外在形式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其内涵却总是处在一个变与不变的循环系统中,有时更是处于一个是与不是的异常模糊的语意系统里。所以,良好的语感培养,注意语意的变化和延伸可以促进认读能力的提高。
  三、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朗朗的读书声要充斥课堂始终。但是小学生年龄偏小,往往阅读能力比较差,在阅读课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日常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
  五、让学生坚持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
   (2)叶圣陶著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4)张爱卿著《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载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