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作者】 梁国余

【机构】 八滩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越来越向高效率、高素质、高能力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最好的教学资源就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发展,更应该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之人人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做到这一点,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谈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实验教学比演示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和思维空间,可以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先给出器材:课桌上放四根同一型号的试管,二根同一型号的条形磁铁,两支同一型号的弹簧秤。不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以及如何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而是仅告诉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可选用)用你所做的实验回答:(1)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2)相互作用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多角度多途径地再现定律的形成过程:有的学生将两根磁棒握在手中,同名极相对或异名极相对;或将两根磁棒都放在试管上或者一根放在桌面上另一极放在两试管上;弹簧秤对拉或手拉弹簧秤等多种实验得出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局限于教材的安排和现成结论,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究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让学生主动探究。
  二、营造和谐的实验氛围,创设探究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注意防止唯我独尊、唯专家权威是瞻、唯教材书本是定论的思想禁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学生认识问题有一个过程,不要简单粗暴地将观点和科学结论强加于学生,不要担心学生在探索的进程中会走弯路,甚至于得出错误的结论。探究活动是在一定社会需求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探究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小创造、小发明是大创造、大发明的起点。不要认为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而忽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材的整体结构和阅读指导,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自主式的探究与学习过程;同时,合理控制教学容量,为学生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再者,教师的讲授不要“尽善尽美”,实验演示要预留“毛病”,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留点“不足”之处等等。让学生获得探究的能力展开思维畅想,发挥能力探索,这样的机会越多,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越高涨,潜在的智能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针对教师、专家、书本、其他同学(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自己先前的观点和做法都可以“品头论足”,进行评价,找错误、找缺点、找遗漏,通过质疑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重视事实、追求真理、善于交流评价、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探究氛围,启发学生积极的批判性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对学生要和蔼亲切,并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尊重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的人格。探究中可以批判、争论,但不要取笑和鄙视他人。要减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紧张感、压迫感,让全体学生放下顾虑大胆发言,积极探究。
  三、鼓励大胆质疑,养成探究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去发现问题,同时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敢于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疑问和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不要轻易拒绝,否则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都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队拔河时,有时出现相持静止时,两队的作用力是相等的,可是当两队匀速向一方运动时,肯定有一方的力比另一方的力要大,这两个力是不相等的呀?面对学生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没有立即给出解答,而是给学生两个弹簧秤让其去做探究实验,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的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基础,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利用科学渗透,全方位、多层次的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