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教育德育为先
【作者】 李 宇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一、中职学生综合特征分析
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一般说来,中职学生有下列类型: ① 入学成绩差,存在厌学情绪;② 有些是独生子女,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③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④ 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⑤中职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个误区
1、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
2、由于学生生源因素,对学生的过分溺爱。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
3、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先导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要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2、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3、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习、实训,注重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操守。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5、夯实基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6、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一是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二是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三是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
8、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任何道德情感的产生、发展过程总是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进行“情感操练”,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暗示、启发并逐步内化为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近年来我省各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爱国主义系列活动。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活动、“五四”青年节纪念系列活动、庆祝国庆系列活动、12.9纪念日活动、“爱祖国、讲奉献”主题团日活动,向“希望工程、灾区”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和积累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内化为稳定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感。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一、中职学生综合特征分析
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一般说来,中职学生有下列类型: ① 入学成绩差,存在厌学情绪;② 有些是独生子女,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③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④ 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⑤中职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个误区
1、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
2、由于学生生源因素,对学生的过分溺爱。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
3、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先导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要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2、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3、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习、实训,注重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操守。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5、夯实基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6、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一是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二是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三是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培养良好的班风。
8、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任何道德情感的产生、发展过程总是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进行“情感操练”,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暗示、启发并逐步内化为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近年来我省各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爱国主义系列活动。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活动、“五四”青年节纪念系列活动、庆祝国庆系列活动、12.9纪念日活动、“爱祖国、讲奉献”主题团日活动,向“希望工程、灾区”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和积累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内化为稳定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感。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