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学校为例
【作者】 潘伟群
【机构】 广州市萝岗区镇龙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推进,广州的城乡界限正不断被突破,周边的乡村不断地被纳入到市区范围,形成融合多种特征的综合性过渡区域。由于在经济与人口构成、空间建设的模式与景观、文化教育与观念上的明显差异,使得“城”和“乡”的内涵和表象在这一地带相互混合,人们称之为“城乡结合部”。
我校所在的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就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目前,这里的学校虽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却没有城市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环境。周围环境复杂,不健康因素较多,社区对学校教育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影响了学校教育成果的形成和巩固,社区、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学生家庭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既不像市区孩子一样拥有优越的家庭学习环境、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及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也不像农村孩子一样具有单纯朴实的性格,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和复杂性等特点。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写作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以我校为例:一是写作教学目标不明。写作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比较严重,教学重点偏离学情实际,重视写作方法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二是写作教学不被重视。一些教师把阅读课文的教学视为硬任务,把写作教学当作软任务。三是作文教学与城郊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少独特的语言、思想、情感的积淀,教师也忽视引导学生对城郊生活的体验、感悟、思考。四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或者说是学生对写作感到困难和厌倦。因此,学生作文或是言之无物、或是言之无情、或是言之无意。
三、城乡结合部学生作文习惯培养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学生写作习惯培养的总体策略是:养成写作思想、树立写作意识、渗透写作习惯、培养写作能力、指导写作方法。
1、养成写作思想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学生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生活态度等都会从作文中流露出来。思想认识的高低对于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一是加强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培养学生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写作观。作文要求从实际出发,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是不行的。
2、树立写作意识
写作意识是写作习惯得以保障的前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毅力。三是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3、渗透写作习惯
一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书写质量不很理想,所以我就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每周开设一节书写课,每天规定半个小时的练字时间,七、八年级以正楷练习为主,每学期开展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各科作业的完成都要用钢笔书写,力求规范、整洁、干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是养成大量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即布置学生去阅读该书中的文章。这样,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让学生投身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课本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得到运用和迁移,并在不断要求与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广泛涉猎名著,尤其利用寒暑假向学生推荐课标规定阅读的童话、寓言、故事、当代文学作品以及古今中外长篇文学名著。
三是感受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关注村镇生活。农活、农景、农事、农民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源泉,特别是“知识城”的建设可谓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在变化中认识进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作。
四是反复历练。
五是注重学生的写作体验。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尽量用热情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从多角度去挖掘学生的优点,一个准确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神奇的标点符号,都及时地给予鼓励,并且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如果某处再加上环境描写,某处再加上细节描写等等,那作文就会锦上添花了。学生们每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无形中就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因此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有一颗发现学生作文中闪光点的心和两只慧眼。
4、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智力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是解决作文材料来源的关键所在;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它贯穿作文的全过程,对作文质量起决定作用;联想力是智力的双翼,有助于开阔思路,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无法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与形象,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地表达。
以培养学生观察力为例。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我们城乡结合部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5、指导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学会思考、学会写作。这些都离不开写作方法的掌握。一是培养良好的写作品质,主要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关注学生观察时做到“眼中有物”。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运用人物、景物描写方法进行细致刻画。三是关注学生观察时做到“心中有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学生的少年是梦的季节,当他们愿意把内心的话说出来时,不论他们的想法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他们的感情都是纯真的,教师都加以表扬,因为只有真实的感情才有可能是美好而高尚的。四是鼓励学生个性创作。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人施教,因人而异,百花齐放。。我要求学生从下面几点进行修改:先将全文细读一遍,找出错别字、添漏字;再从宏观上检查,包括中心是否偏颇、材料是否与中心一致、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流畅;然后从词句、段落、标题等细节方面进行斟酌;最后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进行批改。
写作是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实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对学生的写作习惯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训练,力求做到砥砺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写作习惯与写作方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结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推进,广州的城乡界限正不断被突破,周边的乡村不断地被纳入到市区范围,形成融合多种特征的综合性过渡区域。由于在经济与人口构成、空间建设的模式与景观、文化教育与观念上的明显差异,使得“城”和“乡”的内涵和表象在这一地带相互混合,人们称之为“城乡结合部”。
我校所在的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就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目前,这里的学校虽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却没有城市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环境。周围环境复杂,不健康因素较多,社区对学校教育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影响了学校教育成果的形成和巩固,社区、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学生家庭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既不像市区孩子一样拥有优越的家庭学习环境、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及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也不像农村孩子一样具有单纯朴实的性格,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和复杂性等特点。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写作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以我校为例:一是写作教学目标不明。写作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比较严重,教学重点偏离学情实际,重视写作方法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二是写作教学不被重视。一些教师把阅读课文的教学视为硬任务,把写作教学当作软任务。三是作文教学与城郊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少独特的语言、思想、情感的积淀,教师也忽视引导学生对城郊生活的体验、感悟、思考。四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或者说是学生对写作感到困难和厌倦。因此,学生作文或是言之无物、或是言之无情、或是言之无意。
三、城乡结合部学生作文习惯培养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学生写作习惯培养的总体策略是:养成写作思想、树立写作意识、渗透写作习惯、培养写作能力、指导写作方法。
1、养成写作思想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学生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生活态度等都会从作文中流露出来。思想认识的高低对于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一是加强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培养学生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写作观。作文要求从实际出发,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是不行的。
2、树立写作意识
写作意识是写作习惯得以保障的前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毅力。三是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3、渗透写作习惯
一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书写质量不很理想,所以我就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每周开设一节书写课,每天规定半个小时的练字时间,七、八年级以正楷练习为主,每学期开展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各科作业的完成都要用钢笔书写,力求规范、整洁、干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是养成大量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即布置学生去阅读该书中的文章。这样,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让学生投身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课本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得到运用和迁移,并在不断要求与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广泛涉猎名著,尤其利用寒暑假向学生推荐课标规定阅读的童话、寓言、故事、当代文学作品以及古今中外长篇文学名著。
三是感受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关注村镇生活。农活、农景、农事、农民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源泉,特别是“知识城”的建设可谓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在变化中认识进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作。
四是反复历练。
五是注重学生的写作体验。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尽量用热情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从多角度去挖掘学生的优点,一个准确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神奇的标点符号,都及时地给予鼓励,并且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如果某处再加上环境描写,某处再加上细节描写等等,那作文就会锦上添花了。学生们每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无形中就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因此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有一颗发现学生作文中闪光点的心和两只慧眼。
4、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智力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是解决作文材料来源的关键所在;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它贯穿作文的全过程,对作文质量起决定作用;联想力是智力的双翼,有助于开阔思路,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无法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与形象,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地表达。
以培养学生观察力为例。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我们城乡结合部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5、指导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学会思考、学会写作。这些都离不开写作方法的掌握。一是培养良好的写作品质,主要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关注学生观察时做到“眼中有物”。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运用人物、景物描写方法进行细致刻画。三是关注学生观察时做到“心中有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学生的少年是梦的季节,当他们愿意把内心的话说出来时,不论他们的想法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他们的感情都是纯真的,教师都加以表扬,因为只有真实的感情才有可能是美好而高尚的。四是鼓励学生个性创作。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人施教,因人而异,百花齐放。。我要求学生从下面几点进行修改:先将全文细读一遍,找出错别字、添漏字;再从宏观上检查,包括中心是否偏颇、材料是否与中心一致、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流畅;然后从词句、段落、标题等细节方面进行斟酌;最后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进行批改。
写作是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实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对学生的写作习惯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训练,力求做到砥砺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写作习惯与写作方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结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