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师生关系

【作者】 王纳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运用不仅更加广泛而又深远,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起的作用更加的突出,改革了教师的教的同时,也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大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学者裴娣娜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材,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在“原点”——课堂中去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1]在当前的社会基础上,一切的新技术、新手段都可以运用到新课程的改革上,而且信息技术手段在新课改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观点。
        1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目前, 多数学校已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各中小学也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以及能力。教师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学生也能够接触新的技术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还能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因素、广泛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将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实到实际的教学内容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应用性强的特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历史是生活的教师”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的信心。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传递-接受”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转变。
        2 在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以往教育目标中教师对学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关注个人发展的矛盾。
        原有的教育偏重于传授现成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以及累加过程。而信息时代, 知识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新知识急剧增加, 而且陈旧知识周期短, 生产速率急剧上升。学校只是一个人学习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 教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方法, 以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远比单纯的学习旧知识要重要得多。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是一种过程与方法的教育, 是发展性学习的过程, 它除了要传授给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要同时完成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两项任务,同时这也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以及方向。
  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新课改的发展,使得教师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新课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进步。这种发展和进步不仅是在认知领域里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里的全面和谐发展。
        3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和情景,改善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对立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 由于受技术和条件的制约, 学习者被时间和空间紧紧地束缚着, 最佳的学习时机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 并且学习内容、目标、方向和模式都是既定的、别无选择的, 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育情景与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 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 以辅导代替管制。[2]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3]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4]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4 信息技术改变了学校、教师的角色和地位。
  就教育内部来看, 按照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活动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惟有教者与学者紧密融合, 平等相处, 才能实现知识的流畅传递, 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过去受条件、技术的制约,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而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出现, 教育不仅可以脱离学校来进行, 而且使一对一的教育成为可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提升教学的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中课程评价的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则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这种单一化的课程教学评价缺乏交流,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很难真正变成被评价者的实际行动。评价要从传统做法的注重“他评”转向学生的自评为主,以及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这样促使了学校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学校的职能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进重点学校,而是培养学生的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 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青涛,翟向红.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J].观察思考,2009,(01):34.
        [2]温凤.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J].百度文库.
        [3] 辛继湘.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6):100-104.
        [4] 史建军. 新探究 新发现——一节高三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实录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