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阅读与写作要相互促进
【作者】 李福兴
【机构】 大田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可分割开来,要紧密的结合。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怎样将阅读与写作恰到好处的结合,水到渠成的街接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开来进行教学。先注重阅读,教好精读课文,然后紧锣密鼓的进行写作训练,每周一作,再附之以小作文或随笔,以求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说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先进行学习积累,然后进行写作,这有什么不对头的呢?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研读了那么多的好文章,文章语言、写作技巧等堪称一流,应该写出许多比较好的作文来,为什么学生仍固守自己的套式作文,写作水平不能提高呢!或者提高得很慢呢?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当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譬如知识层次、社会阅历、个人修养等等。可学生总该把自己生活中美的东西,用达情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嘛!即使这样的要求,也不可能普遍达到。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教师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读是读,写是写,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心目中,读的是阳春白雪,写的是自己的文章,好比学的是天上的东西,写的是地上的东西,有天壤之别。
那么我们怎样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呢?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师教阅读课的时候,没有做好为学生写作而教的思想准备,没有渗透让学生写作的观念,至少没有重视。也就是说我们应发掘阅读文章中的对学生写作有用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捕捉到,成为自己的营养,不要隔时间太长,失去接受的情境和时机,也就是以读促写。
碰巧,有一位学生课外阅读《囚绿记》,作为初中学生,能够精心阅读 《囚绿记》,我感到好奇。读一篇好文章就像在一座优雅的园林里散步,每每给人曲径通幽的惊喜。陆蠡的《囚绿记》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巴金曾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读《囚绿记》,最大的愉快是始终沐浴在作者崇高精神光辉里,感到是在和一个最纯洁的灵魂交流,受到无限隽永的美的启迪。如何让学生把握《囚绿记》的精髓,真正使他们学有收获,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在阅读课上做一次专题阅读。
上课前,我启发学生追溯以往的生活经历,发掘个人的宝藏,寻找自然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在经过准备与铺垫后,《囚绿记》的阅读就轻松容易了。通过简单梳理后,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基本能凭自己的能力透过陆蠡朴实无华的文字把握《囚绿记》的深刻内涵。“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常春藤”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寄托着作者的人格理想与生活准则。我让学生捕捉住这思想的灵动,满怀神情的用文字表达心灵的火花。为什么大家写的这样流畅自然、声情并茂,而一反往常作文的艰涩枯燥之感呢?同学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正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创作的灵感火花与生活的契机相撞击而迸发闪现。
一切在感悟,读在感悟,写在感悟。我们初中课本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思想情感、写作表达手法、精彩语言的食粮。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引导,怎样让学生吸收,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化为他自己的东西。我在讲《紫藤萝瀑布》、《春》等课文时,重点让学生体味语言的精美,个性化;讲《孟子二章》重点体味文章的结构美及雄辩性;讲岳阳楼记》、《醉翁亭》重点赏析其意蕴美……各有侧重,目的都是提高学生写作修养并加以熏陶。
反过来,也可以以写促读。选择合适的文章,先不进行阅读,让学生根据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写作,然后再阅读、品位、探究。这样学生会形成鲜明的比较,很快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精髓及表达特点等。如教授《背影》一课,我没有让学生课外预习,关于《背影》一课的信息我一点也没透露给学生。只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父亲》,然后在班上交流,选出上乘之作。结束,进入《背影》一课的阅读。我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找出与《背影》一课的不同。学生很快发现了内容的时代背景不同,写作角度不同,表达的手法不同,自己的文章浅显简单而《背影》意蕴深邃等等。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篇精练而意深的经典之作,达到学生真正感悟的目的。如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不阅读,给学生提供人物、地理环境,试写出这一过程,再与课文比较,通过讨论学生就会理解课文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一个同学发言说:“这节课文的语言精练朴实而深刻,父亲内心的凝重自然不会多说话,而每一句都体现出父亲考虑儿子的无比周到。再写父亲的外貌是肥胖、穿棉袍马褂,不但为下面的动作描写作衬托铺垫,而且是与父亲凝重心态的紧密结合,是外形化的。”这样的领悟不是教师给的,而是自己内心得到的,显得重要而宝贵。这样的尝试,真是有一箭双雕,金玉双收。以写促读的形式类型很多,自由多变。
当然,阅读仍有它的独立性,有它独到的认知、欣赏的作用,阅读能力不能简单地用写作能力来衡量的,阅读水平也不一定与写作水平同步,阅读的东西也不可能都为阅读者所用。但它能直接地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智力,熏陶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也是写作中所需要的,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怎样将阅读与写作恰到好处的结合,水到渠成的街接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阅读与写作分开来进行教学。先注重阅读,教好精读课文,然后紧锣密鼓的进行写作训练,每周一作,再附之以小作文或随笔,以求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说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先进行学习积累,然后进行写作,这有什么不对头的呢?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研读了那么多的好文章,文章语言、写作技巧等堪称一流,应该写出许多比较好的作文来,为什么学生仍固守自己的套式作文,写作水平不能提高呢!或者提高得很慢呢?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当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譬如知识层次、社会阅历、个人修养等等。可学生总该把自己生活中美的东西,用达情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嘛!即使这样的要求,也不可能普遍达到。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教师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读是读,写是写,两者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心目中,读的是阳春白雪,写的是自己的文章,好比学的是天上的东西,写的是地上的东西,有天壤之别。
那么我们怎样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呢?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师教阅读课的时候,没有做好为学生写作而教的思想准备,没有渗透让学生写作的观念,至少没有重视。也就是说我们应发掘阅读文章中的对学生写作有用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捕捉到,成为自己的营养,不要隔时间太长,失去接受的情境和时机,也就是以读促写。
碰巧,有一位学生课外阅读《囚绿记》,作为初中学生,能够精心阅读 《囚绿记》,我感到好奇。读一篇好文章就像在一座优雅的园林里散步,每每给人曲径通幽的惊喜。陆蠡的《囚绿记》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巴金曾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读《囚绿记》,最大的愉快是始终沐浴在作者崇高精神光辉里,感到是在和一个最纯洁的灵魂交流,受到无限隽永的美的启迪。如何让学生把握《囚绿记》的精髓,真正使他们学有收获,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在阅读课上做一次专题阅读。
上课前,我启发学生追溯以往的生活经历,发掘个人的宝藏,寻找自然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在经过准备与铺垫后,《囚绿记》的阅读就轻松容易了。通过简单梳理后,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基本能凭自己的能力透过陆蠡朴实无华的文字把握《囚绿记》的深刻内涵。“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常春藤”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寄托着作者的人格理想与生活准则。我让学生捕捉住这思想的灵动,满怀神情的用文字表达心灵的火花。为什么大家写的这样流畅自然、声情并茂,而一反往常作文的艰涩枯燥之感呢?同学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正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创作的灵感火花与生活的契机相撞击而迸发闪现。
一切在感悟,读在感悟,写在感悟。我们初中课本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思想情感、写作表达手法、精彩语言的食粮。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引导,怎样让学生吸收,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化为他自己的东西。我在讲《紫藤萝瀑布》、《春》等课文时,重点让学生体味语言的精美,个性化;讲《孟子二章》重点体味文章的结构美及雄辩性;讲岳阳楼记》、《醉翁亭》重点赏析其意蕴美……各有侧重,目的都是提高学生写作修养并加以熏陶。
反过来,也可以以写促读。选择合适的文章,先不进行阅读,让学生根据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写作,然后再阅读、品位、探究。这样学生会形成鲜明的比较,很快领会作者表达的意图精髓及表达特点等。如教授《背影》一课,我没有让学生课外预习,关于《背影》一课的信息我一点也没透露给学生。只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父亲》,然后在班上交流,选出上乘之作。结束,进入《背影》一课的阅读。我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找出与《背影》一课的不同。学生很快发现了内容的时代背景不同,写作角度不同,表达的手法不同,自己的文章浅显简单而《背影》意蕴深邃等等。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篇精练而意深的经典之作,达到学生真正感悟的目的。如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不阅读,给学生提供人物、地理环境,试写出这一过程,再与课文比较,通过讨论学生就会理解课文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一个同学发言说:“这节课文的语言精练朴实而深刻,父亲内心的凝重自然不会多说话,而每一句都体现出父亲考虑儿子的无比周到。再写父亲的外貌是肥胖、穿棉袍马褂,不但为下面的动作描写作衬托铺垫,而且是与父亲凝重心态的紧密结合,是外形化的。”这样的领悟不是教师给的,而是自己内心得到的,显得重要而宝贵。这样的尝试,真是有一箭双雕,金玉双收。以写促读的形式类型很多,自由多变。
当然,阅读仍有它的独立性,有它独到的认知、欣赏的作用,阅读能力不能简单地用写作能力来衡量的,阅读水平也不一定与写作水平同步,阅读的东西也不可能都为阅读者所用。但它能直接地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智力,熏陶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也是写作中所需要的,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