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增强参与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 王 燕 段明阳
【机构】 龙口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关键词:主体意识 激励自动参与 主动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中国教育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 的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被动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模式中转圈,而教师则处于主宰的地位。在这种缺乏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好奇心与创造性减弱,主动参与意识丧失。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而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三、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动参与
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四、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如在讲直线方程截距式时,学生往往会忽视条件a≠0且b≠0,在练习"已知一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相等,且过(2,5)点,求其方程"中,学生根据截距式,求出方程为x+y-7=0,而且一时之间,学生还不会发现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可通过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求得方程为:x+y-7=0或5x-2y=0。由此产生矛盾: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得出两种答案,问题出在哪里?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拨开迷雾,走出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准确地掌握概念和公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每堂课后的数学作业,通常都是用这样方式进行的: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方法。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 ——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体意识 激励自动参与 主动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中国教育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 的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被动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模式中转圈,而教师则处于主宰的地位。在这种缺乏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好奇心与创造性减弱,主动参与意识丧失。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而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三、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动参与
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四、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如在讲直线方程截距式时,学生往往会忽视条件a≠0且b≠0,在练习"已知一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相等,且过(2,5)点,求其方程"中,学生根据截距式,求出方程为x+y-7=0,而且一时之间,学生还不会发现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可通过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求得方程为:x+y-7=0或5x-2y=0。由此产生矛盾: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得出两种答案,问题出在哪里?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拨开迷雾,走出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准确地掌握概念和公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每堂课后的数学作业,通常都是用这样方式进行的: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方法。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 ——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