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

【作者】 杨云述

【机构】 李渡乡第三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那么,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作用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是我们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的确,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生命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特地设立了全国哀悼日并降半旗,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对国民,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地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不单单只有音乐、体育、创新意识,还应该包括关于生存能力、生命意识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旨在不断发现和消除人性的弱点,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珍贵
  《走进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游戏活动以春天、阳光、风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将热爱生活教育、环保教育寓于生态环境教育之中,以多种方式感受、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金色的秋天》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命的和谐。
  其活动过程为:事先拟好调查、观察、访问提纲,确定被调查观察访问的单位、个人或事物,要力争具有典型性,对调查、观察得来的原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归纳整理工作。例如,在学习“了解生命”这一块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对校园中的植物标名称。在深入实践活动之前,就观察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做了专题讲解。由于学生具有了相应必备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获得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再与书本理论相结合,就能探索到校园中很多的生命痕迹,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及生命的蕴意。他们给校园中的大部分植物都标了名称,而且还得到了学校的赞同,把学生所标植物的名称都立了一个名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校园中这些鲜活的生命。
   《美丽的生命》,“生命使世界美丽”呈现了一幅反映大自然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美丽如画的图画,让学生通过欣赏图中的各种生命之美、生命带来的世界之美,移情到自己的身边,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心理都得到参与;读图、观察、联想、询问等学习方法得到运用;关于生命类别、生命历程的生物学知识,关于发现美、欣赏美等美学知识,关于爱惜生命的道德体验等都融会其中。
  三、把人文性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
  要以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应坚持人文性教育。人文性是本课程的又一特点。所谓思想品德的人文性,就是要注意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培养人文精神必须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关心一切学生的社会发展。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的养成,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无论学生之间先天资质差异多大,要欣赏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大量研究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宽容、体谅、心存感激的人文主义。为此,教师应是一个以并非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要公开地与学生讨论信仰、爱情、希望等问题。
  四、努力升华生命的价值
  生命价值的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重视学生热爱生活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只有用审美的眼光与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善于创造生活又享受生活。《让家园更美好》让学生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情绪愉悦地生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我们在长大》引导学生有积极应付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道德的杠杆,对任何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如何在课程中贴近这根杠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方式给予学生正确的导航,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只有让这些真实的想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碰撞、交流,生成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精彩,在精彩中抓住生成,适时点拨,使其豁然开朗,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广阔的天空中飞向澄明之境。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用情感和关心来鼓励学生参与,需要在师生、尤其是在生生对话中作深度延伸,需要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调控艺术。真正放手而不拘泥,放手而不放松,要相信给学生一点阳光,学生就会还我们一片灿烂,在思想火花的撞击中,让学生真实的情感在生命的花园里打开,让不断生成的课堂为学生的生命开启新的航向。
  总之,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我们品德的地位与效果不成比例,这就需要我们品德课堂教学要在新的理念下进行改革,以增强本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走向生命课堂,更注重培育生命的完整性、灵动性和张扬的个性,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让品德课堂真正迸发生命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