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德育内容

【作者】 范红蕊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张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德育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生命价值,它是学生个体进行道德学习,掌握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丰富德育内容,将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身心,丰富其生命价值并使其个性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德育内容 创新措施 身心发展 素质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这样才能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德育内容是素质教育内容的核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全面发展都依托于德育内容,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稳抓德育工作,夯实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 德育内容的有效依据。
  1、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德育也要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提倡的和谐发展,创建和谐社会都需要德育内容的不断创新和更加丰富。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要注重培养集体主义,应该是包含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照顾个人正当利益在内的集体主义,而不是扼杀个性发展,否定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明确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德育活动的归宿,它对德育内容的确定和选择具有决定的意义。
  1、尊重个体,尊重客观实际。一个人的道德是其个体内在的自觉需要,绝非我们主观上强加给他人的。而学生的这种道德需要大多来源于其生活本身,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体验到品德的提高和发展,也曾经尝试过很多种不同方式的道德体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如何应对这些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们个体的发展。不能只是关注我们教师的德育结果,而要注重整个德育过程。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2、突出时代特色。紧密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大背景下的社会大文化氛围,选择适的教育内容,形成现代人的养成教育,这才能更突出时代特色。德育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要满足个体精神需要。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对个体需要进行引导和纠正,激发学生的个体需要。
  三、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德育工作。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手段,人类就是依靠创新使得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走向现代文明。教育本身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活动。德育内容的创新,一是德育学科本身自我完善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效益观念、平等思想、注重实际利益的价值趋向等。
  1、转变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师德队伍。
  我们应确立开放的现代德育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教师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很好的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将对学生的全方面的教育科学化有效化。传统的防范型的德育,企图在孩子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筑起一道围墙,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成长,其结果往往是是与愿违。在复杂的开放的信息社会中,面对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经济利益,面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思想意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现实,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道路,促进他们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传统的灌输德育概念向促进学生道德能力发展的转变。例如在学校中开展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活动,或者开展师生结对共发展小组等等,这些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工作水平。
  2、注重体验德育,从活动中体验成长。
  皮亚杰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活动在伦理范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道德领域中,活动特别是协作能够促进道德的发展,主要在于通过协作发展了儿童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在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了相互尊敬、公正感,培养起了“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从而使其能够逐渐摆脱成人和外在的强制,真正执行通过协作得来的规则。只有在活动中、只有在体现这些要求的社会关系中并实际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实现。在协作和活动中,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学生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活动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而自我教育是衡量道德教育是否成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功的重要标准。
  3、多元价值并存与一元价值导向相结合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培养学生的主体选择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但主体选择本身没有明确的方向,主体可能选择善,也可能选择恶。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无不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因而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念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学校德育应该坚持一元化价值为导向,指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学生主体选择真、善、美的能力。一元化价值导向是指德育代表社会、国家和受教育者根本利益的要求,不能是多元的,要坚持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多元价值观念进行导向,这种一元化的价值导向在我国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德育内容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诉,德育应该在内容上构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在途径上形成针对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密切配合的教育模式;在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教师创新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齐抓并进方能有效丰富德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