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积极心理素养对中学生成长的作用
【作者】 王 琴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心理潜能的开发,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培养。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素养,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对心理疾病亦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从而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中学生 积极心理 情绪
一、当代高中生心理现状
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因而,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观察、分析,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大致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抑郁型: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不善交际,冷漠、不会关心人,遇到问题时,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凭借想象和猜测,因此心胸狭窄,见解易偏颇,遇到问题不善沟通。
虚荣型:这类学生由于虚荣心特强,对荣誉的需求大大超过一般人,别人看来已满足的事情,他却不满足,对挫折的容纳量大大低于一般人,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甚至觉得别人善意的批评是对自己的羞辱。这种对荣誉过高的需求,也可能导致心理畸型。
暴躁型:一般说来,这类学生性子急躁,常常情绪失控,遇到情况特别紧张,容易焦虑,遇到意外情况,出现思维混乱,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大大降低,是非观念模糊,会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和行为。
以上不良心理类型学生暴露出来的潜在危害是非常明显的,在学习上易产生失眠,记忆力下降,学习、考试焦虑;在适应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校时心情焦虑或抑郁,上课如坐针毯,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产生逃学念头;在行为上易产生对抗行为,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老师顶撞,有时有破坏行为;在品行方面有一些说谎、欺骗行为,考试作弊,甚至偷窃、暴力行为及其他一些违法、违纪行为。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要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消极做法,倡导用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的“积极心理学”。鉴于此,现谈谈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1.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①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②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③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④积极心理学运用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是通过积极教育来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不仅仅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还要找出学生积极的方面,从这些积极品质出发来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积极心理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日趋成熟,在智力发展上已接近成人水平。然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衡。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心理疾病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人际交往方面:首先,积极的心理素养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同时也会接纳别人;其次,以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与同伴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比如:待人真诚,耐心倾听别人讲话,对人彬彬有礼,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让对方了解到自己思考问题是以人为本,善解人意等。这样,在同伴交往中别人才能了解自己,愿意和自己交往。第三,高中生大都是住校学习,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搬到一个相对陌生的新环境,宿舍的同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以积极的心态与同伴相处,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人际吸引强度就大,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学生情绪稳定,内心平和,接纳度高,互相理解,有助于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高一学生吴**,男,15岁,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与同学交往。升入高中后住校学习,由于不习惯集体生活,加之和同学们相处不和谐,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好,成绩大幅下滑。班主任和家长都很着急,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明显。我在与吴**交谈中发现他感情丰富,善良,有同情心,但由于从小父母要求严格,做事要求完美,所以在与同学们相处时会产生矛盾,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在辅导的过程中,我要求他用心感受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每天记录下同学们的优点。经过1个多月的积累,他发现,原来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他学会了以积极的心态去与人交往,接纳别人,理解了同学们的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体验到了与同学们和谐共处后的开心、快乐,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基本消失。
综上所述,具有积极心理素养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拥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学生不管他是否成绩优秀但他一定是个生活愉快对社会没有危害的成功者,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坚强的面对人生挫折,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贺,徐曼。论高中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年4月
杨世君,张嘉玮。培养高职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2010 年第32页
关键词:中学生 积极心理 情绪
一、当代高中生心理现状
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群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因而,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观察、分析,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大致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抑郁型:这类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不善交际,冷漠、不会关心人,遇到问题时,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凭借想象和猜测,因此心胸狭窄,见解易偏颇,遇到问题不善沟通。
虚荣型:这类学生由于虚荣心特强,对荣誉的需求大大超过一般人,别人看来已满足的事情,他却不满足,对挫折的容纳量大大低于一般人,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甚至觉得别人善意的批评是对自己的羞辱。这种对荣誉过高的需求,也可能导致心理畸型。
暴躁型:一般说来,这类学生性子急躁,常常情绪失控,遇到情况特别紧张,容易焦虑,遇到意外情况,出现思维混乱,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大大降低,是非观念模糊,会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和行为。
以上不良心理类型学生暴露出来的潜在危害是非常明显的,在学习上易产生失眠,记忆力下降,学习、考试焦虑;在适应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校时心情焦虑或抑郁,上课如坐针毯,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产生逃学念头;在行为上易产生对抗行为,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老师顶撞,有时有破坏行为;在品行方面有一些说谎、欺骗行为,考试作弊,甚至偷窃、暴力行为及其他一些违法、违纪行为。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要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消极做法,倡导用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的“积极心理学”。鉴于此,现谈谈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1.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①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②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③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④积极心理学运用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是通过积极教育来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不仅仅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还要找出学生积极的方面,从这些积极品质出发来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积极心理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日趋成熟,在智力发展上已接近成人水平。然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衡。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心理疾病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人际交往方面:首先,积极的心理素养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同时也会接纳别人;其次,以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与同伴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比如:待人真诚,耐心倾听别人讲话,对人彬彬有礼,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让对方了解到自己思考问题是以人为本,善解人意等。这样,在同伴交往中别人才能了解自己,愿意和自己交往。第三,高中生大都是住校学习,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搬到一个相对陌生的新环境,宿舍的同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以积极的心态与同伴相处,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人际吸引强度就大,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学生情绪稳定,内心平和,接纳度高,互相理解,有助于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高一学生吴**,男,15岁,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与同学交往。升入高中后住校学习,由于不习惯集体生活,加之和同学们相处不和谐,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好,成绩大幅下滑。班主任和家长都很着急,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明显。我在与吴**交谈中发现他感情丰富,善良,有同情心,但由于从小父母要求严格,做事要求完美,所以在与同学们相处时会产生矛盾,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在辅导的过程中,我要求他用心感受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每天记录下同学们的优点。经过1个多月的积累,他发现,原来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他学会了以积极的心态去与人交往,接纳别人,理解了同学们的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体验到了与同学们和谐共处后的开心、快乐,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基本消失。
综上所述,具有积极心理素养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拥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学生不管他是否成绩优秀但他一定是个生活愉快对社会没有危害的成功者,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坚强的面对人生挫折,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贺,徐曼。论高中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年4月
杨世君,张嘉玮。培养高职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2010 年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