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作者】 廖艳玲

【机构】 竹山县楼台乡沧浪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在新课程理念下,思维导图在语文名著教学内容上也是相对契合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形象,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本文结合思维导图的相关理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特征、原理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的教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算是一个教学重点,加之随着新课改理论的提出和施行,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都在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能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理念,也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方法,现我就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与原理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发散性、逻辑性。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工具,又被称为心智图。是Tony Buzan(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教育界,作为一种有效而相对简单的思维化模式,能根据人们的思维特征将抽象的逻辑思维形象化,可帮助人们在复杂的事物中选取思考点由内而外散发知识点。思维导图模式下的知识点、中心点存在联系性,可将分支知识点联系起来起构成中心点,中心点又可发散出多个知识点帮助人们进行有效地记忆,形成知识架构网络,建立大脑中的微型数据库。所以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逻辑性等特征。
  (二)思维导图的原理—图示直观教学。初中语文名著中文字、图像、分支和色彩构成的思维导图,能贴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可让学生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思维导图的图示原理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出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实际上就是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理解过程,也可以说是由文到意的知晓过程。在思维导图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老师逐步完善的思维导图图示绘制不仅能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题、充分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化的脉络思绪。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名著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帮助学生梳理情节,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能够在阅读中以及导图的运用中,梳理故事情节,明确关系,这也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第一要求,那就是情节梳理要求。此外,思维导图还能作为一种学习条件的补充,解决名著篇幅过长对学生阅读造成的影响问题,减少这类客观原因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影响,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读懂、吃透蕴藏在名著文字之下的人文特征。由此可见,运用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梳理和明确与名著阅读相关的学习要素。这种阅读实践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的负担,也可以切实避免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影响。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首先明确影响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问题,从简化学生名著阅读难度的角度,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明确且清晰的故事情节框架,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阅读成就感逐渐增多,对阅读这一学习行为产生较高的兴趣。
  教学案例一,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时,由于本名著的人物多,并且每个人物具有明显的特征,容易提高初中生的阅读难度,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下降,从而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先对主要人物进行梳理,并依据与人物相关的故事,为学生提供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以总、分的形式简化学生的阅读难度,使之能够在自主阅读中,根据不同篇章的不同故事,明确角色动机,最终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成效。除此之外,宋江与朝廷的关系,以及宋江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角色的经历进行讲解,教会学生独立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的方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根据名著情节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令学生掌握故事梗概,提取故事的中心思想,最终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是具体的人物,只有能够明确人物的行为动机以及性格特点,才能了解到名著的内核,以及作者在故事中阐述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解决学生理解名著人物行为动机难的问题,在教育心理学层面出发,让学生搞清楚不同名著中人物的动机和性格特点。
  教学案例二:红楼梦这本名著,其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故事情节中出发,从角色性格的探讨中理解作者阐述的人文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的差异,这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思维导图作为一项高效阅读的学习工具,可以在阅读中逐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了解到故事情节后,能够更加准确地体会到人物的动机,达到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本身就具备极高的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还能在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运用思维导图的内在关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导图的运用水平,使之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学习内驱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对比分析
  我国名著具有极高的人文特征,不同作品的题材和形式也存在明显差异,为确保阅读教学成效,应该明确名著阅读的对比分析要求,将重心落于不同作者对人物、对情节的安排上,从而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对名著人物产生的基础认知上,通过思维导图更好地分析不同作品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够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为精准地了解人物的行为特点与动机。由此可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应将具体的要求落于教学实践层面,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明确不同单元、章节的故事逻辑与情节发展。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中,思维导图的帮助作用下,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并且能够掌握易于实践的阅读方法,简化自身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正向学习体验。
  教学案例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故事结构和写作重心存在差异,从故事框架、作品内核等整体层面出发,运用思维导图确定四本名著之间的差异之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不同故事、不同写作元素的理解,还能通过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增加学生的阅读影响,使之具备足够高的独立思考能力,脱离作品之外在特有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故事的精彩之处,以及情节和构思的精妙点。在此过程中配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处理阅读问题的方法,在实际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等。
  三、结束语
  从初中生的阅读特点、阅读方式中出发,找准学生名著阅读的问题,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难度,从中提高学生的正向学习体验,使之逐步梳理出故事情节与人物动机之间的关系,达到高效、高质量阅读的目的。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控制阅读教学的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帮助,并且使之能够熟悉不同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彩玉.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3):229-230.
  [2] 高汉武.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36.
  [3] 张彩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76,85.
  [4]刘让红.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