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作者】 李国明

【机构】 广汉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国一家儿童博物院的墙壁上有一幅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我想这正是对“体验”的一种诠释。语文体验性学习立足于课堂,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感悟语言,欣赏语言,内化语言,积淀语感。体验式学习无凝是激发学生积极学语文的理想方式。
        一、在朗读中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小语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首先可以采取含情美读、倾泄情感。美读包括默念、诵读、朗读、朗诵、吟诵、咏唱等读书方法,只要能很好地体现出作品的语体风格、能很好地传情达意的读皆可称为美读。提倡美读,就是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凋、韵味、意趣,让学生在读中,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醉情痴。人教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含情范读,使得学生深深体会到动物们对下雪的喜爱之情。诚然,我们不能直接对语言文字符号本身进行体验,但我们通过动情地读来激活作品形象、情感和意蕴。美读的过程,既是深情投入的体验过程,也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
        其次角色朗读、转化情感也是一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采用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时候注意与人物作者进行换位体验,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乐,分担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与自己的心中,激发情感转化。比如,《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这一力图体现既“得意”又“得言”的高峰体验,采用了换位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他们的情感思想,这样自然而然地把文本融入自己的心灵,无疑是一抹亮色。
        二、在表演中体验
        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像表演,还可以是根据一个片断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表演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活动,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变为全身心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所描绘的生活,精选表演题材,模拟表演,让课堂生动活泼。如在教学《田忌赛马》、《将相和》这一类课文时,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即兴表演,把“读”“ 演”“ 评”融为一体。学生自由组合,积极地投入到表演当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依据文本,但又高于文本,表演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全身心地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借助课本表演这种形式,最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三、在对话中体验
        学生主体的体验,是推动以对话为特点的阅读教学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如古诗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没有照搬教参中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们开启思路,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不在鱼,而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孤独”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也。”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是隐含其中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对理想仍然孜孜以求 ,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们的诠释慧眼频开,精彩纷呈。
        四、在情境中体验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写人写事的文章,可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对事件、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抒情性的散文,可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意境中,使学生从中获得具体的表象,体验作者的爱憎。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体验了老麻雀的勇敢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母爱。
        五、在想像中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解的过程,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都需要丰富的想像。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像,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悟对。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消亡前后的文字描述,边品读边想像昔日的雄伟壮观和今朝的“奄奄一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像“假如你就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下,你会说些什么”?学生想像的闸门很快打开了,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还能恢复往日的壮观气势和美丽风姿吗?我企盼着这一天。”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你真是太可怜了,我会劝阻人类不再对你伤害”。……丰富的想像,唤起了学生内心体验,增强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
        2、关尚敏:《“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