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校本开发,创新“三材”
【作者】 窦永柱
【机构】 张家川镇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为了开发校本教材,增强课堂实效性,研究课堂教法的同时,积极营造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努力探索教学资源,在研究教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情境,学法指导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充分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校本开发;教材;境材;人材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和“话筒”。教学过程也并非生产流水线,教师应根据教学“利益”可以多此一“举”,那就是能巧妙地对教材再度开发,综合考虑“教材”与“人材”、“境材”的特点,寻找最佳组合方案,通过“活教书”的举措,使之更贴近学生,营造“教活书”、“教书活”的良好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下面笔者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校本开发,创新“三材”,通过简单案例“曝光”给广大同仁。
一、教材创新——教活书
新世纪呼唤创新教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传统教学,教师一般根据教材编排内容编排顺序忠实地“照章办事”,并保持“绝对现场”,不敢或不注重对教材开发,教学时把“生成”当成一种意外收获、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教学应把“生成”看成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常态要求。在这种理念下,教学应“回归”生活,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应关注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真心去关注人与社会,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联系自身体味,方知知识的有用。
案例1:在教学九年级数学相似形中的等比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学程。5个小杯中依次盛有不同质量的糖水,但“甜度”相同,把它们合盛在一个较大的空杯中,则它的“甜度”会变吗?依此根据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对下列问题探究:n个小杯依次盛有b1、b2、…、bn克糖水,并且分别含糖a a… a克,若这n杯糖水的浓度相同,则有连等式■=■=...■;现将这n杯糖水合到一个大空杯中,则合杯糖水与各杯糖水的浓度还是一样的,这个尽人皆知的事实,说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等比定理。若■=■=...=■,则■=■=■=...=■;若这n杯糖水的浓度互不相同,不妨设■<■<...<■,若将这n杯糖水合到一个大空杯中,则合杯糖水浓度一定大于__,且小于__,这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又说明了一个数学定理——不等比定理:若,■<■<...<■则__。
用人人熟知的生活常识作底色,创设阅读情境,在生活中使数学定理“浮出水面”,凸显了数学的人性化与应用的宽泛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构造出不等比定理,在模仿中透着创新。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如何在函数与图像的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重点,并缩小教材与学生心灵之差距,使之学地愉快,通过年级备课小组商议确定以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数学。
案例2:《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吧。谁给大家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S1:请你给大家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复述完后看问题)
T:请同学们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两图中的_图比较符合传统故事《龟兔赛跑》中所描述的那种情节。
(2)根据第(1)题中你认为是传统故事的那幅图,求下列问题:
① 写出龟兔赛跑过程中龟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 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小兔,相遇时距起点有多远路程?
(3)请根据另一副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要求如下:
①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
② 图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的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别涉及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三个量。
通过引用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不仅延拓了教材,也使教材中的函数与图像回归现实,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互动的氛围中度过数学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境材创新——教书活
“错误”让人性流露,“错误”让灵性张扬,“错误”让个性生成。如果教学中善于挖掘此资源可使教学更添色彩。
案例3:教学“垂径定理的应用——已知弧四等分 ”时,我在用圆规示范画圆的过程中,突然圆规脚尖滑落了,快要画好的圆“临产夭折”。我正想檫掉重画,突然计上心来:“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办法把这个圆补完整吗?”学生认为要找准圆心。我顺势问:“怎样找圆心?”一石激起千重浪——
S1:用圆规在不完整的圆内试找。
S2:那样不准确,也不科学,可以去拿直尺找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S3:可以将圆规的一个脚尖放在圆上,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不变,画一个新圆,在圆上换个位置按同样的方法再画出一个新圆,这两个圆的交点就是圆心……
T:同学们说的很好。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将“已知弧四等分”,可以讨论,请阐述自己的做法,不一会儿新问题迎刃而解。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平时教学中,常会发生学生、老师出错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必惊慌“失色”,视“错”为禁忌,而应想方设法加以纠正,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有时,师生之“错”经过教师纠错方式改变,进行合情合理的“染色”处理,反而能转化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再应用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材创新——活教书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这就意味着教学资源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也能使课堂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
案例4:教学“角的度量”,学生练习测量角,教师巡视,意外发生了——
小惠: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怎么办?
T:哦!大家看,小惠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
S1: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
S2: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
S3:可是小惠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
T: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
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后再相加。
小组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角的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
教学中突发事件会打乱教师的设想,打乱教学的程序,但教师不应选择回避,应选择适应。教师可调整转向,重新设计组织教学,不管“横生枝节”还是“倒行逆施”,只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也可能成为用好教学“活”资源的良好契机。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束缚,在知识的“包装”上可以多此一“举”,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数形”结合,“声色”互动,“动静”搭配,“内外”调剂,“进退”自由,给知识穿上亮丽的“时装”,使其面貌更新、形象更美、表现更强、范围更广、解答更活,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更易于理解,更宽于拓展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学之“唯一”、 “第一”、 “归一”的矛盾,实现“活教书”的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窦永柱,男,本科学历。出生于1967年10月。现任教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首届甘肃省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天水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00、2001年连续被评为天水市园丁;发表论文多篇;省级课题研究组成员。
关键词:校本开发;教材;境材;人材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和“话筒”。教学过程也并非生产流水线,教师应根据教学“利益”可以多此一“举”,那就是能巧妙地对教材再度开发,综合考虑“教材”与“人材”、“境材”的特点,寻找最佳组合方案,通过“活教书”的举措,使之更贴近学生,营造“教活书”、“教书活”的良好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下面笔者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校本开发,创新“三材”,通过简单案例“曝光”给广大同仁。
一、教材创新——教活书
新世纪呼唤创新教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传统教学,教师一般根据教材编排内容编排顺序忠实地“照章办事”,并保持“绝对现场”,不敢或不注重对教材开发,教学时把“生成”当成一种意外收获、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教学应把“生成”看成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常态要求。在这种理念下,教学应“回归”生活,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应关注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真心去关注人与社会,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联系自身体味,方知知识的有用。
案例1:在教学九年级数学相似形中的等比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学程。5个小杯中依次盛有不同质量的糖水,但“甜度”相同,把它们合盛在一个较大的空杯中,则它的“甜度”会变吗?依此根据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对下列问题探究:n个小杯依次盛有b1、b2、…、bn克糖水,并且分别含糖a a… a克,若这n杯糖水的浓度相同,则有连等式■=■=...■;现将这n杯糖水合到一个大空杯中,则合杯糖水与各杯糖水的浓度还是一样的,这个尽人皆知的事实,说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等比定理。若■=■=...=■,则■=■=■=...=■;若这n杯糖水的浓度互不相同,不妨设■<■<...<■,若将这n杯糖水合到一个大空杯中,则合杯糖水浓度一定大于__,且小于__,这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又说明了一个数学定理——不等比定理:若,■<■<...<■则__。
用人人熟知的生活常识作底色,创设阅读情境,在生活中使数学定理“浮出水面”,凸显了数学的人性化与应用的宽泛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构造出不等比定理,在模仿中透着创新。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如何在函数与图像的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重点,并缩小教材与学生心灵之差距,使之学地愉快,通过年级备课小组商议确定以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数学。
案例2:《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吧。谁给大家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S1:请你给大家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复述完后看问题)
T:请同学们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两图中的_图比较符合传统故事《龟兔赛跑》中所描述的那种情节。
(2)根据第(1)题中你认为是传统故事的那幅图,求下列问题:
① 写出龟兔赛跑过程中龟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 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小兔,相遇时距起点有多远路程?
(3)请根据另一副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要求如下:
①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
② 图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的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别涉及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三个量。
通过引用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不仅延拓了教材,也使教材中的函数与图像回归现实,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互动的氛围中度过数学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境材创新——教书活
“错误”让人性流露,“错误”让灵性张扬,“错误”让个性生成。如果教学中善于挖掘此资源可使教学更添色彩。
案例3:教学“垂径定理的应用——已知弧四等分 ”时,我在用圆规示范画圆的过程中,突然圆规脚尖滑落了,快要画好的圆“临产夭折”。我正想檫掉重画,突然计上心来:“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办法把这个圆补完整吗?”学生认为要找准圆心。我顺势问:“怎样找圆心?”一石激起千重浪——
S1:用圆规在不完整的圆内试找。
S2:那样不准确,也不科学,可以去拿直尺找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S3:可以将圆规的一个脚尖放在圆上,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不变,画一个新圆,在圆上换个位置按同样的方法再画出一个新圆,这两个圆的交点就是圆心……
T:同学们说的很好。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将“已知弧四等分”,可以讨论,请阐述自己的做法,不一会儿新问题迎刃而解。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平时教学中,常会发生学生、老师出错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必惊慌“失色”,视“错”为禁忌,而应想方设法加以纠正,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有时,师生之“错”经过教师纠错方式改变,进行合情合理的“染色”处理,反而能转化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再应用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材创新——活教书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这就意味着教学资源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也能使课堂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
案例4:教学“角的度量”,学生练习测量角,教师巡视,意外发生了——
小惠: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怎么办?
T:哦!大家看,小惠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
S1: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
S2: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
S3:可是小惠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
T: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
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后再相加。
小组3: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角的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
教学中突发事件会打乱教师的设想,打乱教学的程序,但教师不应选择回避,应选择适应。教师可调整转向,重新设计组织教学,不管“横生枝节”还是“倒行逆施”,只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也可能成为用好教学“活”资源的良好契机。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束缚,在知识的“包装”上可以多此一“举”,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数形”结合,“声色”互动,“动静”搭配,“内外”调剂,“进退”自由,给知识穿上亮丽的“时装”,使其面貌更新、形象更美、表现更强、范围更广、解答更活,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更易于理解,更宽于拓展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学之“唯一”、 “第一”、 “归一”的矛盾,实现“活教书”的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窦永柱,男,本科学历。出生于1967年10月。现任教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首届甘肃省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天水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00、2001年连续被评为天水市园丁;发表论文多篇;省级课题研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