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作者】 龙孝敏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缸坪基点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小处着手,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要从课堂做起,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让上述“四大素质”都得到协同发展,这就需要和谐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是决定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基础,需要我们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构建 和谐 语文课堂
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和谐。和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要“人和”。人与人贵在“和”,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结合教材,激发情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首位,强调“注重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大多数的文章都饱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有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使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情实感。有些文学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缕缕思念之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等,都令我们怦然心动,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作为语文老师,有什么理由不教会我们的学生好好品味教材中所蕴涵的感情呢?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并且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神采奕奕地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为主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相通。既有利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真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爱,对学生有真真挚的情。优秀的教师不仅有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有爱心。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愉快与教师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和爱心的老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贴近学生,作为语文老师,还有培养师生情感的最好媒介,那就是课文。如学习了《慈母情深》、 《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表现至爱亲情的课文,谈谈自己的父爱母爱;结合所学习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表达,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灵感。还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真诚平等对待他们,树立“无差生”的观念,以心换心,以情导情,满怀热情,生动传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有幽默。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因学而教,因教而学,教学相长。
三、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在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难免出现分歧和意见,教师要做好引导,激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会学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会尊重、欣赏和宽容别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和谐的课堂气氛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优生,差生,他们相处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优生与非优生的同学关系是否和谐,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优生自信心强,抬起头走路,非优生自卑心理严重,没有自信心。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在学生中树立平等的人格观,树立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相容能力。教育优生不以自己的“优”而优,差生也不以自己的“差”而忧,优生谦虚点,主动热情点,差生勤奋努力点,去掉自卑心理,积极上进,两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两类同学的距离就不会太远。教师应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学生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内成员互相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在互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品质。如在讲《翠鸟》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选择喜欢翠鸟的哪一点;第二步小组讨论,互相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简单说理由;第三步全体分享,体会自己与别人喜欢翠鸟的地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学生在讨论时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
共同探索、倾心交流是课堂的主旋律,学生之间通过争辩,倾听原生态的、个性化的理解,互相启发,互相激活。教师不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会使他对生命产生敬意,并从中受益。课堂成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在律动的教学进程中通过对话释疑解难,交流思想,共同感受语文的魅力,沐浴语文的灵秀。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绿色流淌的,是乐趣无穷的,是赏心悦目的,也是和谐美好的。
四、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满足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快捷高效进行教学,而且多媒体扩大了教学容量,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极大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的意识,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构建 和谐 语文课堂
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和谐。和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要“人和”。人与人贵在“和”,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结合教材,激发情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首位,强调“注重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大多数的文章都饱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有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使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情实感。有些文学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缕缕思念之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等,都令我们怦然心动,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作为语文老师,有什么理由不教会我们的学生好好品味教材中所蕴涵的感情呢?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并且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神采奕奕地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为主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相通。既有利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真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爱,对学生有真真挚的情。优秀的教师不仅有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有爱心。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愉快与教师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和爱心的老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贴近学生,作为语文老师,还有培养师生情感的最好媒介,那就是课文。如学习了《慈母情深》、 《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表现至爱亲情的课文,谈谈自己的父爱母爱;结合所学习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表达,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灵感。还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真诚平等对待他们,树立“无差生”的观念,以心换心,以情导情,满怀热情,生动传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有幽默。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因学而教,因教而学,教学相长。
三、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在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难免出现分歧和意见,教师要做好引导,激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会学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会尊重、欣赏和宽容别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和谐的课堂气氛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优生,差生,他们相处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优生与非优生的同学关系是否和谐,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优生自信心强,抬起头走路,非优生自卑心理严重,没有自信心。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在学生中树立平等的人格观,树立平等民主的生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相容能力。教育优生不以自己的“优”而优,差生也不以自己的“差”而忧,优生谦虚点,主动热情点,差生勤奋努力点,去掉自卑心理,积极上进,两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两类同学的距离就不会太远。教师应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学生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内成员互相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在互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品质。如在讲《翠鸟》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选择喜欢翠鸟的哪一点;第二步小组讨论,互相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简单说理由;第三步全体分享,体会自己与别人喜欢翠鸟的地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学生在讨论时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
共同探索、倾心交流是课堂的主旋律,学生之间通过争辩,倾听原生态的、个性化的理解,互相启发,互相激活。教师不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会使他对生命产生敬意,并从中受益。课堂成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在律动的教学进程中通过对话释疑解难,交流思想,共同感受语文的魅力,沐浴语文的灵秀。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绿色流淌的,是乐趣无穷的,是赏心悦目的,也是和谐美好的。
四、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满足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快捷高效进行教学,而且多媒体扩大了教学容量,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极大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的意识,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