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 杨 波
【机构】 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吃透语文高考说明,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灵活的组织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准确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就目前来讲,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还是最具权威的。我们还没有能力或还不能凌驾于课本之上,所以真正用好教材,能使之起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教材分为课本和读本,课本是我们课上教授的重点,读本是学生课下阅读的补充。课本中的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其中教读课文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整合语文能力的极佳助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反复诵读,讲深、学透。自读课文主要不在于讲,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自行阅读,这是巩固与提高的过程。
教材承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要用好课本,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即使到了总复习阶段,也应把对课本的复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阅读与写作的地位应得到加强
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对阅读和写作部分的考查越来越来加强。但是一些老师认为阅读和写作不好抓,复习效果不明显,总认为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于是挤掉了许多阅读写作的时间。不少人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考试只好靠运气。其实,只要我们练之有法,保证阅读量,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总结正确的阅读规律,寻找到打开各种阅读题型大门的钥匙,提高阅读能力是必然的。
不能忽视对《语文读本》的导读。有的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老师在命题时要适当的考些语文读本上的内容,这的确是诱导学生自觉阅读的好方法。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平时我们可以介绍和阅读精彩片断,假期里让学生安排时间集中阅读。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新课标准规定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中,感受生活,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三、摒弃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不能只去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花里胡哨的做法,这种务虚的教法是行不通的,必然会贻误学生,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
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递授业解惑也。”因为,这使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特别是语文教师,那课文中生动的情节总会让一些教师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但这博古通今、天马行空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得到。
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四、语文教学应结合社会生活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使用语文新教材,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
五、打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样式
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新气象。语文教师应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使教学的花园里百花盛开,我们应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序,以期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也违背了教育百花齐放的基本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和不可重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姆雷特”,教学也应当是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进而形成教坛上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
新形势,新课标,新教材,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树才能结出新的硕果!
一、准确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就目前来讲,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还是最具权威的。我们还没有能力或还不能凌驾于课本之上,所以真正用好教材,能使之起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教材分为课本和读本,课本是我们课上教授的重点,读本是学生课下阅读的补充。课本中的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其中教读课文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整合语文能力的极佳助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反复诵读,讲深、学透。自读课文主要不在于讲,而是让学生利用所学自行阅读,这是巩固与提高的过程。
教材承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要用好课本,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即使到了总复习阶段,也应把对课本的复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阅读与写作的地位应得到加强
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对阅读和写作部分的考查越来越来加强。但是一些老师认为阅读和写作不好抓,复习效果不明显,总认为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于是挤掉了许多阅读写作的时间。不少人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考试只好靠运气。其实,只要我们练之有法,保证阅读量,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总结正确的阅读规律,寻找到打开各种阅读题型大门的钥匙,提高阅读能力是必然的。
不能忽视对《语文读本》的导读。有的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老师在命题时要适当的考些语文读本上的内容,这的确是诱导学生自觉阅读的好方法。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平时我们可以介绍和阅读精彩片断,假期里让学生安排时间集中阅读。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新课标准规定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中,感受生活,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三、摒弃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不能只去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花里胡哨的做法,这种务虚的教法是行不通的,必然会贻误学生,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
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递授业解惑也。”因为,这使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特别是语文教师,那课文中生动的情节总会让一些教师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但这博古通今、天马行空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得到。
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四、语文教学应结合社会生活
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使用语文新教材,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
五、打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样式
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新气象。语文教师应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使教学的花园里百花盛开,我们应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序,以期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也违背了教育百花齐放的基本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和不可重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姆雷特”,教学也应当是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进而形成教坛上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
新形势,新课标,新教材,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树才能结出新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