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日记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 孙延菊
【机构】 莱芜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数学日记是促进师生成长的有效手段。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和反思他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和学习数学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困惑点也能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建立反思型学习关系
作为教师要首先具有反思的意识,反思自己的言行,观察学生的言行,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课前课后要做好心理准备,理性地克服因其他事件所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要将心情调适到平静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另外,更要自觉地戒除各种体罚现象,尤其是杜绝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心罚”现象,避免任何一位学生出现精神压抑或情绪低落。
由于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交流活动,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则会加深理解,促使反思效果最大化。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关系。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解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提高反思效果,切实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乐思、善思、巧思。只有当学生的反思意识转化为自身良好的反思习惯时,学生才能在自身的解题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由于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可着重对学生进行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1、找错纠错,巩固旧知。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错因,杜绝再错。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深入思考,变式拓展。思考有无更简洁,更好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知识迁移,实现创新。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
三、师生共同写好数学日记
师生共同写好数学日记是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的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课堂参与、数学情感态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坚持用多种方式写好数学日记,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协调一致,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感悟、体味生活,提升认识,进而养成能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易错题整理记录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教师说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又做错了。”这些错题有的是因为审题不细导致错误,而有些则是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理解不清导致错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往往只注重了解题结果,轻视了解题错误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解错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严谨性的反思等。如果要求学生再及时地把这些反思进行整理记录,在此过程中,又可再次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真正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加牢固的真知。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与积累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中的法规、公式、性质、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初一新生来说,逐渐渗透并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与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数形结合思想,首次明显地出现在数轴的学习中,利用“形”——数轴得出“数” ——有理数的一系列概念和性质。学生在理解和整理“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这句话时,大有可能会产生“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的疑问,此时教师就应明确指出还有“无理数”的存在,那是将来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整理这一专题时,应该预留出许多空白页,以便于在后面随时进行补充完善,如在学到实数时,进一步明确和加深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步入数形结合的更高阶段——坐标系的概念和函数的学习。通过这样多次渗透,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领会。
3.重难点题目的反思整理与变式提高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对每个学生来说,他们的重难点题目肯定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要重视自己的重难点题目的整理与变式提高。对重难点题目真正掌握后,不妨尝试着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适时适度地把原题进行变式,促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实现写数学日记的最大收益。
数学日记的内容与形式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可以是课后反思,也可以是章节反思性学习评价记录,可以整理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也可以记录对某一问题的疑惑,还可以是对一个数学故事的反思与体会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记录数学成长的点点滴滴,促使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进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当然,作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勇于反思并善于反思,坚持记好数学教学反思日记。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通过反思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反思是一种良好习惯,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通过师生共写数学日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回顾思考,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清楚地看到了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不断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实践证明数学日记能够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林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 《数学通报》 2003年07期
冯爱君,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初探 《数学研究》2007(14)
一、建立反思型学习关系
作为教师要首先具有反思的意识,反思自己的言行,观察学生的言行,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课前课后要做好心理准备,理性地克服因其他事件所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要将心情调适到平静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另外,更要自觉地戒除各种体罚现象,尤其是杜绝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心罚”现象,避免任何一位学生出现精神压抑或情绪低落。
由于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交流活动,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则会加深理解,促使反思效果最大化。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关系。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解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提高反思效果,切实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乐思、善思、巧思。只有当学生的反思意识转化为自身良好的反思习惯时,学生才能在自身的解题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由于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可着重对学生进行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1、找错纠错,巩固旧知。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错因,杜绝再错。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深入思考,变式拓展。思考有无更简洁,更好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知识迁移,实现创新。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
三、师生共同写好数学日记
师生共同写好数学日记是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的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课堂参与、数学情感态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坚持用多种方式写好数学日记,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协调一致,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感悟、体味生活,提升认识,进而养成能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易错题整理记录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教师说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又做错了。”这些错题有的是因为审题不细导致错误,而有些则是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理解不清导致错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往往只注重了解题结果,轻视了解题错误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解错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严谨性的反思等。如果要求学生再及时地把这些反思进行整理记录,在此过程中,又可再次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真正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加牢固的真知。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与积累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中的法规、公式、性质、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初一新生来说,逐渐渗透并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与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数形结合思想,首次明显地出现在数轴的学习中,利用“形”——数轴得出“数” ——有理数的一系列概念和性质。学生在理解和整理“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这句话时,大有可能会产生“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的疑问,此时教师就应明确指出还有“无理数”的存在,那是将来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整理这一专题时,应该预留出许多空白页,以便于在后面随时进行补充完善,如在学到实数时,进一步明确和加深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步入数形结合的更高阶段——坐标系的概念和函数的学习。通过这样多次渗透,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领会。
3.重难点题目的反思整理与变式提高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对每个学生来说,他们的重难点题目肯定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要重视自己的重难点题目的整理与变式提高。对重难点题目真正掌握后,不妨尝试着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适时适度地把原题进行变式,促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实现写数学日记的最大收益。
数学日记的内容与形式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可以是课后反思,也可以是章节反思性学习评价记录,可以整理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也可以记录对某一问题的疑惑,还可以是对一个数学故事的反思与体会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记录数学成长的点点滴滴,促使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促进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当然,作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勇于反思并善于反思,坚持记好数学教学反思日记。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通过反思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反思是一种良好习惯,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通过师生共写数学日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回顾思考,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清楚地看到了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不断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实践证明数学日记能够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林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 《数学通报》 2003年07期
冯爱君,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初探 《数学研究》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