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真情境 精语言 严思维 优思想——以现实生活中购物促销问题为例

【作者】 晏光桓 刘邦学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景阳乡王家中心小学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教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基于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精准语言提出“真问题”,真实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特的数学眼光,精准的数学语言、严谨的数学思维,并渗透“优化”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以现实生活中购物促销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问题呈现
  在现实生活购物促销中,常常有打折、“买…送…”“满…减…”和“每满…减…”四种促销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会提出以下三种问题:
  1.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选自人教2013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12页例5)
  2.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选自人教2022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12页例5)
  3.学校要买200个乒乓球,每个3元,甲店打九折,乙店“买八送二”,丙店每满100元减30元现金,到哪家店购买比较划算?
  二、问题解析
  上面3题方案一都是“打折”,可以把原价看作单位“1”,运用公式“现价=原价×折扣”求出现价。
  第1题“满100元减50元”,那么只要标价大于100元,实际售价会比标价少50元。因此,标价230元的裙子实际售价=标价-50元。
  第2题“每满100元减50元”,那么要在标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50元,不满100元的部分不优惠。因此,标价230元的裙子实际售价比标价少2个50元,即实际售价=标价-2×50元。
  第3题“买八送二”,指每买8个乒乓球送2个乒乓球,也就是买10个乒乓球只需要支付8个乒乓球的价钱,所以一共需要200个乒乓球,只需要买160个乒乓球,商家送40个乒乓球,总共得到200个球,而只需要支付160个乒乓球的钱数,用160乘每个乒乓球的单价即可求出乙店购买需要的钱数。
  三、问题质疑
  人教2013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使用“满100元减50元”,而到人教2022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已经变为“每满100元减50元”,添加了一个“每”字。两种版本教材问题有所变化,但解题思路和答案却一样,都是从标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50元,不满100元部分不优惠,采用公式:实际售价=标价-2×50元,计算得出裙子实际售价。
  我认为,人教2013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满100元减50元”对应解题思路及答案有争议。“满100元减50元”,超过100元只能减1个50元,“每满100元减50元”,标价中有几个100元就要减几个50元。而两种版本教材“每”字的添加,使得解题思路与答案和所提问题匹配,语言表达更加精准。
  也许有人会说,“满100元减50元”问题,如果只减1个50元,在现实生活中购物时,可以分两次买东西,分两次结账。如果是买其它可以拆分的东西确实可以这样操作,达到和“每满100元减50元”同等省钱的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是买一次东西一次结账,商家只会减1个50元,而此题中买的裙子不能分两次买,分两次结账,所以只能减1个50元,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达到和“每满100元减50元”同等省钱结果。
  还有人会对“买八送二”如何理解、如何操作有争议,理解为:“先求买200个乒乓球的原价,再求200个乒乓球中有多少组8个乒乓球,就从原价中减去多少组2个乒乓球的钱。”这样理解,需要这样操作:先向商家买200个乒乓球,让商家送50个乒乓球,然后结账时退50个乒乓球,但现实生活中商家是不会同意这样操作的,而且就是退,也只会按促销优惠价(50个乒乓球优惠后的价格是40个乒乓球的原价)退钱。这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就算要强行操作,其最终优惠价还是一样。
  四、问题思考
  1.创设真实情境,真实研究问题。数学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努力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源于生活实际的“真问题”,引导学生真实研究问题,培养学生“三会”;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
  2.精准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严谨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具有精准性,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需要使用精准的数学语言,有时往往一字之差,就会使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及解题答案产生巨大的差异。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精准表达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3.选择最佳方案,渗透“优化”思想。解答现实生活购物促销问题,目的是货比三家,选择最佳购物方案,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同样,在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