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略谈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作者】 谢培端

【机构】 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改强调实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尊重自然,对他们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生物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责无旁贷。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我就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态道德教育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中学生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的发展都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终身的幸福相关联,处理得好就是对学生一生的祝福;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关注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日益得到重视的课题。
  在中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生物学科,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内容有动物学、植物学、和人体生理卫生等有关知识。其中与中学生心理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主要在《人体的生理卫生》。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具体的内容。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我们成年人普遍对于人类的生殖现象有一种回避的态度,感觉讲述这些内容有点难为情,或者觉得这些内容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对于青少年学生,他们对此也是抱有神秘的态度体验的,他们急于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怎么成长发育的。我们在对初中生进行有关“生殖系统”的知识教学时,如果我们自己躲躲闪闪,显得难为情的样子,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有一种羞耻的感觉。反之,教师如果落落大方的介绍人类的生殖现象,就会使学生由害羞或者兴奋的状态进入到严肃的科学探究中来。
  我们除按教材中讲授生殖系统的构造、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等内容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营养、锻炼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性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具体内容如:“怎样对待性生理现象”、“中学生不谈恋爱”、“如何摆脱单相思”等。只有我们做好了这些教育,才会使学生中两性交往正常化,使他们在学生时代缔造纯洁的友谊。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的朦胧的性冲动,教会了他们如何把对异性的向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重视特殊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睡觉者,有玩手机者,有开小差发愣者,如果这些情况常发生在同一位学生身上,一般说来这位学生就可能有心理障碍。平时表现差,学习成绩一直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样的学生也可能存在心理障碍,平时通过下班级和学生交流,辅导他们的学科学习时也会发现个别心理障碍者。每发现一个便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从班主任那里了解一些该生的家庭背景、变故或近期校内的一些与该生有关的情况,然后再从学生中侧面了解一些有关该生近期在同学中、宿舍里及平时的各项活动中的情况,对之进行综合分析,当确定为学生个人心理问题时,便利用恰当的时间,找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一开始谈话的内容可以很杂,面可以很广,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结症以后逐渐缩小谈话范围,进行对症心理辅导。
  总之。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其身体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心理变化会引起一些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要能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才能顺利的成长。心理辅导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处于阳光、快乐、自信、有目标的生活状态,为学习与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二、生物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当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既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我们也要靠科技的手段修复我们的生态环境,使自然和人类发展和谐相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生态道德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科教师在教学过程,适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态环境,认识人类在生物圈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树立生态忧患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也使他们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心存敬意,敬畏自然。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做法:
  1.通过教学实现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是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由生物知识向生态道德知识的转化,并内化为道德观念的。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植物对人类乃至自然界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在生物教学中要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自然环境,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正确的生态观点看待自然,认识环境;要使学生懂得自然并非为人的生存而存在,自然界中各事物的有用性,不能仅仅以人的需求取向为依据,它可能对人类无直接价值,但都对自然系统本身,尤其是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稳定作用。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这种固有价值,使之成为人类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让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仅矿藏资源短缺,就是水和空气也是宝贵的。让他们对宇宙自然心存敬意,珍惜身边的一切自然环境。
  2.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生态环境观念。
  我国为了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建立的环境法规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资源保护纲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今天,我们日益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教育,日益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必须经常思考的主题。做好了这两方面的教育,我们就给了青少年学生一生幸福的钥匙,谱写了世界未来发展的美化蓝图。因此,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在抓好学生教育的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