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引导班级中的后进生
【作者】 刘丽花 徐殿波
【机构】 龙口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后进生的基本特征。
班级中一部分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一般称之为后进生。按后进生的行为表现也可将后进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方法不当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不管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具有: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佳等表征;但一些后进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具有较大潜能,有些后进生甚至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才能。
二、后进生的成因:
第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许多新的东西突然涌现,未成年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
第二、家庭的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必然要从家庭着手。
第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环境的因素: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后进生。
第四、社会的因素: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同时社会上不良的文艺作品、黄色书刊、暴力录像影视片等不良文化作品对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就像医生要治疗病人一样,首先要认真诊断,了解后进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心理基础: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目标难以达到家长、教师的期望、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所以大多数后进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较强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拒绝学校与教师的一切正确教育,自暴自弃,干居下游。因此教师要以赤诚的之心去关爱后进生。爱是转化后进生的起点,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最缺乏关爱、最想得到信任。
2、思想基础: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后进生的反复性。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要他们在短期内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可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后进生的反复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耐性、要抓紧、抓反复、积极引导,做到耐心、细心、有恒心,不要因他再次犯错,就对他丧失信心,决定放弃,如果这样我们以前对他所做的工作,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白费。
(二)转化技巧:
(1)教师要特别注意营造团结、友爱、平等、积极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可以把总体的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的要求,让他们容易达到,去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树立信心。分阶段、有步骤地转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在班级、学校、家庭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道德范例能激起学生模仿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比语言教育更深刻。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脸,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霍姆林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
(5)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班级中一部分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一般称之为后进生。按后进生的行为表现也可将后进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方法不当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不管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具有: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佳等表征;但一些后进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具有较大潜能,有些后进生甚至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才能。
二、后进生的成因:
第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许多新的东西突然涌现,未成年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
第二、家庭的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必然要从家庭着手。
第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环境的因素: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后进生。
第四、社会的因素: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同时社会上不良的文艺作品、黄色书刊、暴力录像影视片等不良文化作品对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就像医生要治疗病人一样,首先要认真诊断,了解后进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心理基础: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目标难以达到家长、教师的期望、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所以大多数后进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较强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拒绝学校与教师的一切正确教育,自暴自弃,干居下游。因此教师要以赤诚的之心去关爱后进生。爱是转化后进生的起点,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最缺乏关爱、最想得到信任。
2、思想基础: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后进生的反复性。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要他们在短期内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可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后进生的反复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耐性、要抓紧、抓反复、积极引导,做到耐心、细心、有恒心,不要因他再次犯错,就对他丧失信心,决定放弃,如果这样我们以前对他所做的工作,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白费。
(二)转化技巧:
(1)教师要特别注意营造团结、友爱、平等、积极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可以把总体的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的要求,让他们容易达到,去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树立信心。分阶段、有步骤地转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在班级、学校、家庭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道德范例能激起学生模仿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比语言教育更深刻。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脸,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霍姆林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
(5)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