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听名师教学主张,悟数学课堂文化

【作者】 邱翠华

【机构】 东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暑期,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我的20个教学主张》,感到受益匪浅,很有共鸣。特别是听他讲到“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逐步上升到教育理念,能够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培养自己的教育风格”,很受鼓舞,让我这个很怕提笔的数学教师突然萌发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因此就写下了我对数学新课堂文化的一些体会。
  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我们认为,在课堂文化的引领下构建起来的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课堂,它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它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它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看,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下面我从学习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堂文化的粗浅理解。
  一、教师要关爱学生,构建生命的课堂 
  新课堂文化认为,生命的课堂应该尊重生命的独立,呵护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倾听学生生命“脉搏”跳动,在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中,共享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实体验。有一位专家曾说过“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新课堂文化要求教师把关爱学生的身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首要任务来实施。
  爱是一种沟通,一种包容,一种接纳,一种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正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接纳该教师的全部,才能向教师毫无保留敞开自己的心扉,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的见解。没有爱的课堂,就不会有师生的互动,更谈不上活力四射;没有尊重的课堂,将会“死水一潭”,甚至会产生师生抵触的局面。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只有教师付出真诚的爱心,才能消除他们心中自卑的阴影,唤醒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从教师的关爱中体验情感的支持,从而参与到班级集体的教学活动中来,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新课改以来,老师们不再将教材看作神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在许多教师心中。但在上公开课、展示课或者竞赛课时,很多老师不是考虑如何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去改编教材,如何创设自以为更好的情境,认为用教材中的情境就不能体现新意,就不能发挥创造性,就会步人俗套。
  对教材作适当改编,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权利。问题是教师在改动教材之前,是否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有位特级老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应沉下心来,弄清教材中的主题图和例题中每个问题、每句话所蕴涵着的意图,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走进教材,切忌浮光掠影。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感悟教材资源的优越性,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领略数学的内在魅力,使之享受思考的快乐!
  教师要如何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只有把教学的注意力从教师自己讲得如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
  三、要师生互动,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用故事、动画、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把数学与文化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要联系生活,构建生活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世界处处即生活,处处有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学校的课堂也是生活,也是教育。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冒处来的,更不是人的大脑天生固有的,而是由先人通过了解、认识,经过反复地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经验总结。
  2、要借助媒体教学,还原实际生活。课堂即教育,课堂是生活。
  3、要展开师生对话,引导探究学习。新课堂文化提出师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因此,数学教学中课堂文化既包括了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练习,生生间的互动会话交流,也包括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共同探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倡合作学习,使班级形成一股自由对话、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良好学习风气,让他们在自主自由地探讨中,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人文的教学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只看成绩而不看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教师要尽量多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总结自己学习的得失,以便为调整自己以后的学习目标、制定更好的学习计划作好铺垫。这不仅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持续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效。这是学生对自己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表现。所以,新课堂文化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自我评价引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的工作空间。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课堂文化,在新课堂文化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呼唤生机和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现出重思维过程,重学习方法变革,重性格品德的塑造;体现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主体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主体得到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宽容待人,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的表现应始终采用鼓励性评价,不失时机进行点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面向全体,产生共鸣。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一种实际行动,是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以最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在教学中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综上所述,要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中,教师就必须以当前教育的神圣使命为依据,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以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重建教师专业文化,必须对现有文化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只有做好上述这些方面,学校的教育改革才会曙光在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