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物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 叶 虹
【机构】 桂平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物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做了些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生物课堂 调动 积极性 兴趣 学习方法
现在的初中生物虽参加中考,但占的分数不多,在学生眼中属于“副课”,不被重视。故要让学生能接受,就得多些方法。本人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做了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对大千世界里的那些怪异现象和谜团,尤感兴趣。教师如何将科普知识传授与学生,那就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趣味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我将《趣味科学》一书中“动物诈死”这一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那是关于狐狸诈死的故事,尤为有趣。有一只狐狸,从一个小孔钻进一家鸡舍,把里面的鸡全吃光了,但进舍有孔,出舍却无门,这个狐狸吃鸡太多,肚腹胀大,不能再从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鸡舍主人发现鸡舍里躺着一只死狐,就将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里。哪知这个“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来,狂奔而逃了。故事讲完,学生们兴致正高,教师因执利导,提出问题:①什么是生物?②生物有哪些特征③“动物诈死”属于生物哪一特征④还有哪些动物具有“诈死”现象?你亲眼见过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知识点很快掌握了。
一个有趣的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又如在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又讲述了“蚂蚁王国的秘密”,“好战的蚂蚁”,“蓄养‘奴隶’的蚁”,“蚂蚁的气味”,“凶猛的非洲兵蚁”,“种菇吃的蚁”,“养蚜虫吃的蚂蚁”,“厉害的游蚁”。一个一个妙趣横生,怪异无比的故事、现象及谜团,无不牵扯着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真正走进了蚂蚁世界,让他们了解到蚂蚁家族世界里的故事;同时蚂蚁的团结合作精神也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 基础知识教学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如果所提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除了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等基本要求外,还应特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提问要难易适度 在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要按能级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其难易程度不能超过或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也不能唾手可得,失去兴趣,而是“跳起来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获。第二,提问要艺术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较强的注意,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2.通过生物实验激发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力离不开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基础知识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
2.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通过比较能使已有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它在生物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学习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中,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可以认识到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使对细胞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进行比较,使知识得到深入和升华。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方法。分类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和联系,它可以使大量繁杂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生物创造条件。
3.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调动学生上生物课的积极性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几方面,如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尊重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物课堂 调动 积极性 兴趣 学习方法
现在的初中生物虽参加中考,但占的分数不多,在学生眼中属于“副课”,不被重视。故要让学生能接受,就得多些方法。本人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做了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对大千世界里的那些怪异现象和谜团,尤感兴趣。教师如何将科普知识传授与学生,那就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趣味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我将《趣味科学》一书中“动物诈死”这一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那是关于狐狸诈死的故事,尤为有趣。有一只狐狸,从一个小孔钻进一家鸡舍,把里面的鸡全吃光了,但进舍有孔,出舍却无门,这个狐狸吃鸡太多,肚腹胀大,不能再从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鸡舍主人发现鸡舍里躺着一只死狐,就将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里。哪知这个“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来,狂奔而逃了。故事讲完,学生们兴致正高,教师因执利导,提出问题:①什么是生物?②生物有哪些特征③“动物诈死”属于生物哪一特征④还有哪些动物具有“诈死”现象?你亲眼见过吗?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知识点很快掌握了。
一个有趣的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又如在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又讲述了“蚂蚁王国的秘密”,“好战的蚂蚁”,“蓄养‘奴隶’的蚁”,“蚂蚁的气味”,“凶猛的非洲兵蚁”,“种菇吃的蚁”,“养蚜虫吃的蚂蚁”,“厉害的游蚁”。一个一个妙趣横生,怪异无比的故事、现象及谜团,无不牵扯着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真正走进了蚂蚁世界,让他们了解到蚂蚁家族世界里的故事;同时蚂蚁的团结合作精神也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 基础知识教学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如果所提问题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过难或过易、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除了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等基本要求外,还应特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提问要难易适度 在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要按能级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其难易程度不能超过或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也不能唾手可得,失去兴趣,而是“跳起来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获。第二,提问要艺术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较强的注意,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2.通过生物实验激发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能力离不开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基础知识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
2.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通过比较能使已有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它在生物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学习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中,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可以认识到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使对细胞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进行比较,使知识得到深入和升华。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方法。分类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和联系,它可以使大量繁杂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生物创造条件。
3.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调动学生上生物课的积极性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几方面,如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尊重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