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无分数评价的深化实施

【作者】 王秋兰 张雨珍

【机构】 寿光市文家街道西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自尊、自信、激励、超越
        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好教育评价的问题,而学生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无分数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多元评价中一种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在深化实施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如:评价压力减轻了,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哪里,会不会降低文化课学习的质量,会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这一改革本身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等。那么,如何通过无分数评价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做法辩证地处理好了二者的矛盾。
  一、形成无分数评价的常规运行机制和生态文化。
  1、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切实保障无分数评价深入实施。我校将教师落实无分数评价的情况纳入师德考核,不按规定执行的师德考核定为不称职。对教师在无分数评价中的创新做法予以奖励,体现在教师考核中的“教师能力”一项。
  2、将过程作为评价的载体,实施等级评价制度。基本范畴包括: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是评价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学校全面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小组成为活动的载体,合作是基础,自主是提升。为配合这一模式的开展,我校设计了《课堂学习记录》,根据课堂评价标准:学生能否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是否能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是否能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是否提出新颖的见解;是否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否具有探究学习的倾向做出相应的自评、互评和师评,分别落实到记录本的“我得的奖”、“我的表现”和“我们小组的表现”。教师每周或每月一汇总,选出个人和小组的周冠军、月冠军,并评选出“优秀小组长”和“优秀发言人”。
  学生作业。对于日常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确保学生书面作业不超过规定时间和难度系数。作业批改实行等级评价,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汇总,根据作业的优秀次数占作业总次数的比例,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同时,每次作业批改还要有教师的针对性、诊断性评语,如“最近你的作业进步了,奖给你一个笑脸。”“如果你再写得认真点就更好了。”“最近你的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希望你继续努力!”等等,虽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激励性语言,但学生的心情却如获至宝,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种力量。”
  除了布置日常作业外,我校在周末和节假日本着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原则,开发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活动,如课外读书、发明制作、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等。这类作业完成后经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评出等级,达A级者在学校的成长进步展示会展出,极大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质量检测。各学科教师将考试的题目划分为类型不同的几个模块,根据学生每个模块试题的达成情况,采用粗线条的评价确定四个等级,即A(优秀)、B(良好)、C(及格)、D(需努力)。每次测评后都给学生提供长善救失的机会,学生可以申请二次甚至三次“升级”考试,如一个同学得了B,二次测评达A,记作A1。这样,降低了分数评价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过重的心理压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全面记录学生的发展、成长的轨迹,学校专门设计了伴随学生整个小学生活的成长档案盒。“成长档案”主要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系列作业、评价资料和能证明学生发展成长的各项资料组成,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在学校、班级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机会。其中包含了一本《我成长,我快乐》手册,手册中提供的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所参加的各项活动以及“五个一”的内容。而体现出来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如每个月段都有“自己眼中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和“老师眼中的我”。总之,“成长档案”是学生评价大餐中的一道适合师生口味的特色菜,资料的系统保存,体现出学生发展变化的连续性,既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又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
  二、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舞台,拓宽与深化评价的内容。
  为实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具体项目,我校在确保学科课程优质、高效的前提下,利用每周联排的地方课开设校本课程,采用有主题的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校本课程涉及文学素养、数学探究、英语风采、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球训、象棋、编织、雕刻、十字绣等十余项,打破了学科、年级、班级的界限,各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校本课程的选修。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十字绣、鸡蛋雕刻等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评价。
  其次,学校组织开展的“金秋艺术体育节”、“科技节”、“感恩节”、“读书节”、“书法、绘画展”、“元旦汇演”以及与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健康节等主题活动为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途径。本学期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低年级的“口算大王”评选、“识字大王”比赛、“古诗背诵大王”比赛。涉及到的班级还在后黑板开辟了“古诗背诵成长树”专栏。中高年级的“感恩教师”演讲、“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读书大王”评选、“与经典同行”诵读比赛、“影响我成长的一本书”征文比赛等。我们对学生所展示的才艺以及他们的合作精神进行适当的评价,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第三,我校还注重了学生社团建设,如“小蜜蜂文学社”、“春蕾舞蹈团”、“雨珍书画社”、“泉增雕刻团”等社团活动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艺,同时也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建立家校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反馈的时效性。
  1、利用校讯通网络平台把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及时、如实地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家长更多地了解了孩子,由过去的终结性了解变为了即时性了解、过程性了解。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的状况作描述性评价反馈给老师。
  2、认真落实家长课程开课情况和定期组织教师家访,实现了老师和家长的充分交流,使家长成为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促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人生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总之,无分数评价在教学中的深化实施,使学生从单一分数评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前进中获取动力并实现自我超越;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不断成长;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他人的意识显著提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在探索无分数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沟通与交流,家长的观念也转变了。在学期末颁发各种证书和奖状的时候,极少有孩子“空手而归”,家长也以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真正理解了从“成绩优秀”到“成长优秀”的育人理念。有些家长甚至把无分数评价的办法引入家庭中,设计了“家庭进步阶梯”、“家庭攀登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