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作者】 苏翠娟
【机构】 金台区店子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以致用 合作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用亲和力,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
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平和、宽容的,是善于尊重、理解学生的。学生只有拥有放松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才有勇气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态,微笑温和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的权利、价值观和感觉,保全学生的面子,杜绝直接的批评、奚落、嘲弄、讽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安全感。课前我总是提前到教室和学生闲聊,通过闲聊,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对老师的期望,化解学生的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
二、巧设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因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他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生学习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心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吗?你想用计算机电脑听课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你喜欢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美丽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三、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所有学校和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除了来自社会、家庭、文化背景、性别、学习方式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本学科特有的起点水平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学生完成主要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使学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高效帮助。任何学习情境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对一个学生起消极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积极的挑战。所以,当两个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请求教师帮助解释同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做出不同的反映。要能够平静地帮助其中一个学生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另一个学生继续努力,独立思考。我在课堂上从不批评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激励着学生,因为学生成长需要勇气,学习更需要勇气。
四、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性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的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 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和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室布置任务,各小组进行分工行动,各小组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再进行评判,接纳和反思,最后,在不断实践合作的基础上,制作出作品。如在《图片的插入与调整》、《艺术字的插入》这些课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商量,在文章中插入漂亮图片,艺术字,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应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应用相结合。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他来设计贺卡,送与好友,老师;“Word2000”,让学生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录音机”,学生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知识都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都能服务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注重实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
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根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第一节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他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使信息技术课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以致用 合作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用亲和力,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
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平和、宽容的,是善于尊重、理解学生的。学生只有拥有放松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才有勇气去迎接学习的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态,微笑温和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的权利、价值观和感觉,保全学生的面子,杜绝直接的批评、奚落、嘲弄、讽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安全感。课前我总是提前到教室和学生闲聊,通过闲聊,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对老师的期望,化解学生的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
二、巧设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因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他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生学习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心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吗?你想用计算机电脑听课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你喜欢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美丽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三、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总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所有学校和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除了来自社会、家庭、文化背景、性别、学习方式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本学科特有的起点水平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学生完成主要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使学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高效帮助。任何学习情境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对一个学生起消极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积极的挑战。所以,当两个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请求教师帮助解释同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做出不同的反映。要能够平静地帮助其中一个学生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另一个学生继续努力,独立思考。我在课堂上从不批评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激励着学生,因为学生成长需要勇气,学习更需要勇气。
四、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性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的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 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和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室布置任务,各小组进行分工行动,各小组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再进行评判,接纳和反思,最后,在不断实践合作的基础上,制作出作品。如在《图片的插入与调整》、《艺术字的插入》这些课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商量,在文章中插入漂亮图片,艺术字,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应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应用相结合。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他来设计贺卡,送与好友,老师;“Word2000”,让学生利用它写作文、写信;“录音机”,学生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知识都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都能服务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注重实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
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根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第一节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他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使信息技术课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