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文明素养

【作者】 陈艳迪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文明素养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修养,是人发自心底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在外,就是言行、仪态的文明、举止,待人的优雅和谦逊。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文明则国文明。文明礼仪应从小培养。如何培养孩子言谈和善,举止文明优雅呢?凭借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氛围认知礼仪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开学初,结合本班特点,在布置教室时,我们设立了“常说三句话——文明用语、字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规范行为、“看世界,树理想”—— 面向未来、“学海泛舟”—— 读书展示栏、礼仪评比栏等。经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是礼仪教育的生动画面、每一个角落都具有礼仪教育的内涵。它时时提醒学生“我很美丽,请爱护我!” “我很整洁,请保持!” “我很高雅,不要粗俗!”这无时不在的教育犹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无声老师,引导着每一位学生向现代文明一步一步迈进。结合少先大队部开展的“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队会的演、说、做、知识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电子滚动屏幕的宣传语“顺手捡起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心灵;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逐步得以升华。
        二、身先垂范呈现礼仪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礼仪态度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众多学生的监督之下,所以要注重在各种场合的言谈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时时在学生的面前起到楷模的作用。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只有为学生呈现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空间,才能使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具体要求。如老师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举止,整洁得体的衣着,平等宽容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等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商。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相待: “对不起,打扰一下” “老师也想读,我能读一下吗?” “你请讲”、“请举手的都站起来读”、“你能行。” 由此成为传播礼仪美的源泉,使言教与身教得到完美统一,构筑一片自由的天空。我校今年开展的“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怎样做一名文明学生,对学生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月定期评选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在年组集会时大力表扬,并把照片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中,在学生中起到榜样作用。但对于学生主动拾捡校园废弃物却做的很不够,分析原因,他们主要认为不是自己扔的不用捡;有的认为捡那些东西太脏,不卫生;还有的就是家长的影响……不过我想怕脏是主要的。那怎么办?首先我带头捡,在上下楼梯、楼道内见到垃圾就弯腰捡起,越是有学生在的时候,我就表现的越踊跃,捡了之后去洗手。同时我也这样要求学生,主动捡了垃圾之后,及时去洗洗小手。这样趁这个机会洗洗我们的小手,让我们的小手滋滋润润、干干净净不是很好嘛。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多数同学都能主动拾捡区域的垃圾。见到这样的行为,我欣慰极了。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
        三、班规领航诠释礼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礼仪常规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只有明理于心,才能行礼于人。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借阅图书等方式,制订本班的《班级文明公约》。全班学生努力践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当文明礼仪之星。班规的制定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学生们对这个班规极感兴趣,它好似一艘载德之舟,悄然驶进学生的心灵港湾,又好似一颗“爱”的种子播撒进了学生的心田。同学们从中不但受到礼仪的熏陶,而且明白了该如何做事和做人。
        四、自我管理规范礼仪
        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辩证过程。通过找一找身边的礼仪故事、图片、场景等活动,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发现了更多的美;通过面一画,学生的手中奇迹般地诞生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作品: “下课了,请注意你喇叭的音量!” “我很洁白,请爱护我。”“我站的很齐,别让我出列”等这些充满无限童趣同时又寓于深意的文明礼仪宣传面,让本班的学生得到了深入的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产生共鸣和情绪体验。激情明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起文明礼仪的丰碑。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本班构建了学生自我管理体制,每天在教室门前后都有两名红领巾监督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与纠正本班学生行为不规范的地方,这个岗位是由全体学生参与,每个同学都努力工作,流露在学生们脸上的是愉悦,表现在行动上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它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再一次启动学生内驱力,指导和锻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种教育形式成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德育美学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五、强化训练践行礼仪
        “礼为待人之本”通过开展“说说身边人,评评身边事”等形式多样的道德评议活动,加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改正自己礼仪欠规范的地方,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校内校外一致,人前人后一致,自觉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学生的礼仪行为是在实践运用中锻炼出来的,本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训练,从书本的摆放,敬队礼的姿势,到上下楼的方向,从升旗仪式、集会、课堂纪律、大课间列队、放学路队、到课余活动等一系列礼仪教育,毫不松懈。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课堂上让学生在明礼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方式训练,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都能主动问好;同学们交流时自觉使用“请、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在老师讲课、他人发言时,能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学生在实际演练中锻炼自己的社交礼仪、养成自己的文明行为。他们学会了责任,体会到了用礼仪行为交往的快乐,逐渐养成了礼仪行为。
        有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通过礼仪教育,学生学会了以诚待人、以礼待人。在懂得尊重别人的同时获得自尊,在礼敬别人的同时获得自信,在遵守学校、家庭、社会礼仪规范的同时获得自重,从而形成了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