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思考

【作者】 向 泉

【机构】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但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变化和大量涌入,加上学生本就脆弱的心灵,中职学生较普遍存在心理困惑和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尤为关键,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疏导
  近几年,我国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出现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吸烟酗酒、自杀、犯罪等现象。据调查,我国中职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占比很大,有65%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0%的极差,他们自卑,缺乏自信心,又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导致紧张、焦虑、困惑、抑郁。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认识上存在偏颇,对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因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己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中职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大多数除了学习较差外,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因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以下困惑:
  1、敏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强。因此,当自尊心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不安、焦虑、恐惧、生气、愤怒、多疑,情绪变化非常大。
  2、逆反,情绪控制能力低。自我意识强,希望独立,极力想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同时,当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当时,就会我行我素,自暴自弃。
  3、嫉妒,不能容忍差距。当发现别人比自已强时,很容易表现出失落、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
  4、幻想,期望值很高。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刻意追求,当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挫折时,容易给他们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对自已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他人,他们认为到中职学校就读,是没有前途的、只是当时无可奈何的选择,低人一等,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
  6、孤独,人际交往缺失。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缺乏交流等原因导致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但又认为别人不理解、不接受自已,缺乏交流,缺乏安全感,感到孤独寂寞。
  二、中职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健康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等。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罗和迈特尔曼研究得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更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目前,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但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健康的心理也很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学生德、智、体、美都在全面发展,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社会安定和谐、学校稳定发展、家庭和睦幸福和学生个体积极发展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学校和家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使得中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铭心心理以一家从事心理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心理健康事业服务的企业的身份,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健康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创造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美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设和谐、健康、舒适、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引领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宽厚待人、积极进取、励志成才。其次,要有一个健康、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通过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引领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个性发展。同时,还需要构建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爱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二)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创建心理咨询室
  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相关课程,定期举办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制力、耐挫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健康教育,倾听学生心声,排解学生的困惑,让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课堂上,教师以鼓励教育和爱心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让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阵地;利用学校活动基地,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加强学生个体的辅导工作;运用宣泄、替代、遗忘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迁移异常情绪反应。
  3、激励教育,促使学生实现心理平衡。
  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学校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作出评价,发挥自身特长;其次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团课、网络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影响,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社会责任机制,心理安全健康保护网,来“补”好这张网,提前进行干预。家长应加强监管责任,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学校应加大教育职能,务实有效地建立好心理健康机制;社会各方履行责任,关爱学生,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保障,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
  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尤其是我们教师,需要用心钻研,用智慧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浅谈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翟新芳.
  [2]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 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
  [5] 罗丽静.思维方式缺陷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