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智能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危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楚雅馨 欧 婧 范 艳
【机构】 南充市石油南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普及让手机的地位从原本的生活附属品逐渐转变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随着功能的完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充分享受科技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而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小学生手机用户群体数量的增大,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并就智能手机使用过度对小学生心理所产生的危害及应对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手机;小学生;心理;危害
一、引 言
智能手机的出现及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手机智能程度的提高以及功能的完善,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早已突破了其通讯功能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智能手机用户群里分析,呈现出了年轻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加入到智能手机使用行列。一方面,通过智能手机,加速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拓展了知识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的大量负面信息,也很容易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其发挥出积极、正面的作用,这是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根据对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普遍,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QQ聊天等并无太大干预,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家能得到家长的同意使用智能手机,部分学生节假日等QQ在线长达12小时。孩子使用手机在家长“模棱两可”的态度下不重视影响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对学生思维及逻辑的危害
现阶段的智能手机,聊天软件等均具有发送图片、接收图片、保存动图、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及电话接听等功能,小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QQ聊天或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思考,只需通过简单的发送图片或符号的方式进行聊天沟通。小学生使用图片或符号聊天的时间越长,其思维方式及逻辑思维转变方式就会受到影响,在降低自身知识度的同时,心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辐射力,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影响小学生的视神经及记忆力。而智能手机内存在的不良信息可对小学生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小学生认知力与判断力不强,而智能手机在使用时极易出现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视频、图片信息等,加之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小学生心理抵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早恋、孤僻、免疫功能失调、睡眠降低等身心问题。
(三)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危害
现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有许多同学喜欢在课堂上携带手机,并将其设置为震动或静音,当出现新信息或短信时,学生都会查看或回复,不仅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课上极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沉迷于游戏或聊天等情况,第二天上课时精神沉迷、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智能手机还对小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小学生出现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长的“纵容”下,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不仅高且时间长,小学生利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找作业题答案,长此以往造成小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不玩手机就会感到焦虑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而且长期通过网络搜题的方式寻求作业答案,也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陷入投机取巧的思维误区,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另外,长时间与手机、网络为伴,让学生逐渐丧失了沟通、交流的热情,阻碍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而且,过度使用手机也很容易在小学生内心滋生相互攀比、虚荣的心理,一些小学生会央求家长允许其使用甚至独立拥有手机,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地成长。
以当下主流的手机游戏为例,无论是人物形象、故事场景还是游戏画面都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从而对小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然而,一旦沉迷其中,很容易让思维、辨别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陷入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进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危害。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全面性和多样化,而情绪控制力、交际能力将是衡量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智能手机的存在,让学生长时间处于虚拟世界中,让学生很难感受到真实交往过程中的语气、神态,自然也无法建立起对各种情绪正确的判断力,从而影响学生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让小学生拓宽了小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但与此同时,手机中存在的大量不健康、甚至负面的信息也对是非判断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一些视频、动画片中出现的与小学生年龄不相符的恋爱情节便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画面也会让善于模仿的小学生的情绪、心理产生巨大的波动,甚至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和危害。
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
(一)强化家校共建机制
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参与和配合。因此,强化家校共建机制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通过讲座、宣传的方式,首先让家长了解到手机使用对学生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督促家长对学生在家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另外,学校要强调家长的榜样力量,家长与学生要勤加沟通,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和渴望。不仅如此,家长要承担起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者和监督人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家长要借助手机使用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品质和习惯。
(二)丰富课余生活,合理分配时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学会观察和探索,以丰富的活动淡化对手机的迷恋。让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中,多与同龄小朋友沟通、交流,将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拉回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此外,家长要将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渗透、灌输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工作
学校应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让小学生远离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教师可在课后或课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及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告知小学生不要产生手机依赖感,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秋游、友谊联盟大会等团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交际、沟通的意识。对于少部分手机依赖程度较为严重的小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关爱,在学习或生活上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带手机进入校园,适应没有手机在身边的感觉,增加自身对学习上的投入,并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疏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手机使用问题,深刻认识到手机依赖对学生身心健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通过家校共建机制的建立,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带领学生走出手机依赖的误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智能手机;小学生;心理;危害
一、引 言
智能手机的出现及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手机智能程度的提高以及功能的完善,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早已突破了其通讯功能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智能手机用户群里分析,呈现出了年轻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加入到智能手机使用行列。一方面,通过智能手机,加速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拓展了知识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的大量负面信息,也很容易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使其发挥出积极、正面的作用,这是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根据对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普遍,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QQ聊天等并无太大干预,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家能得到家长的同意使用智能手机,部分学生节假日等QQ在线长达12小时。孩子使用手机在家长“模棱两可”的态度下不重视影响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对学生思维及逻辑的危害
现阶段的智能手机,聊天软件等均具有发送图片、接收图片、保存动图、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及电话接听等功能,小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QQ聊天或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思考,只需通过简单的发送图片或符号的方式进行聊天沟通。小学生使用图片或符号聊天的时间越长,其思维方式及逻辑思维转变方式就会受到影响,在降低自身知识度的同时,心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辐射力,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影响小学生的视神经及记忆力。而智能手机内存在的不良信息可对小学生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小学生认知力与判断力不强,而智能手机在使用时极易出现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视频、图片信息等,加之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小学生心理抵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早恋、孤僻、免疫功能失调、睡眠降低等身心问题。
(三)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危害
现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有许多同学喜欢在课堂上携带手机,并将其设置为震动或静音,当出现新信息或短信时,学生都会查看或回复,不仅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课上极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沉迷于游戏或聊天等情况,第二天上课时精神沉迷、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智能手机还对小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小学生出现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长的“纵容”下,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不仅高且时间长,小学生利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找作业题答案,长此以往造成小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不玩手机就会感到焦虑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而且长期通过网络搜题的方式寻求作业答案,也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陷入投机取巧的思维误区,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另外,长时间与手机、网络为伴,让学生逐渐丧失了沟通、交流的热情,阻碍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而且,过度使用手机也很容易在小学生内心滋生相互攀比、虚荣的心理,一些小学生会央求家长允许其使用甚至独立拥有手机,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地成长。
以当下主流的手机游戏为例,无论是人物形象、故事场景还是游戏画面都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从而对小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然而,一旦沉迷其中,很容易让思维、辨别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陷入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进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危害。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全面性和多样化,而情绪控制力、交际能力将是衡量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智能手机的存在,让学生长时间处于虚拟世界中,让学生很难感受到真实交往过程中的语气、神态,自然也无法建立起对各种情绪正确的判断力,从而影响学生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智能手机的普及的确让小学生拓宽了小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但与此同时,手机中存在的大量不健康、甚至负面的信息也对是非判断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一些视频、动画片中出现的与小学生年龄不相符的恋爱情节便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画面也会让善于模仿的小学生的情绪、心理产生巨大的波动,甚至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和危害。
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
(一)强化家校共建机制
小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参与和配合。因此,强化家校共建机制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通过讲座、宣传的方式,首先让家长了解到手机使用对学生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督促家长对学生在家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另外,学校要强调家长的榜样力量,家长与学生要勤加沟通,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和渴望。不仅如此,家长要承担起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者和监督人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家长要借助手机使用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品质和习惯。
(二)丰富课余生活,合理分配时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学会观察和探索,以丰富的活动淡化对手机的迷恋。让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中,多与同龄小朋友沟通、交流,将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拉回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此外,家长要将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渗透、灌输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工作
学校应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让小学生远离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教师可在课后或课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及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告知小学生不要产生手机依赖感,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秋游、友谊联盟大会等团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交际、沟通的意识。对于少部分手机依赖程度较为严重的小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关爱,在学习或生活上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带手机进入校园,适应没有手机在身边的感觉,增加自身对学习上的投入,并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疏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手机使用问题,深刻认识到手机依赖对学生身心健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通过家校共建机制的建立,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带领学生走出手机依赖的误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