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策略

【作者】 兰 华

【机构】 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国的孩子学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成为世界公认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通过深入课堂听讲、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研究活动,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小结,找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优化解题策略的方法。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又比生活要抽象得多。在小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跟着教材按部就班,不知道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脱离教材,而是让他们将教材与生活有机地关联起来,利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对学生平时的解题过程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读题不清,特别是图文混合题,不能正确找出条件和问题。
  读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学生的读题习惯比较差,在寻找条件和问题时缺乏细致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在读题认字上就存在困难,自然不能正确解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读题的要求,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读题之后说一说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再用笔分别画一画。在读题时应关注学生读题的完整性,特别是在图文结合题中,一定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图意,力求完整地说出条件和问题。
  (二)对条件本身理解不清,缺乏联系性思考。
  读题是外部可观察的状态,但学生在读题时的内化过程却是很难察觉的。有些情境图,图上有条件,很多学生也能正确地找出条件,但是当教师提问“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时,不少同学就犯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能是三种原因:(1)学生对应用题本身的结构缺乏认识,缺少这方面的训练;(2)学生将每个条件当成独立性存在,缺乏结合事件的连续性思考。这都是学生本身分析问题能力比较差的表现。(3)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例如“除“"和“除以”,“整除”和“除尽”,应用题中的“相向运动“"和“同向运动”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术语,否则儿童就很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至于不会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也为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和提取。
  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比较丰富,注重以数据表、情境图、漫画、对话、文字等形式提供信息、呈现问题。有些信息是数学的或非数学的,有些题目条件是多余或不足的,这就要求学生正确识别,合理取舍。面对一个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和提取,让学生在经历把“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认读和识别有用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完成,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毕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的信息就蕴含在问题之中,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剖,也就是从已知的信息推到需要的条件。在这一信息梳理、筛选和提取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促进学生对问题给予解决。
  例如:出示一个正方形(图),边长为6.28厘米。(1)如果这个正方形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2)如果以这个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为轴,则旋转一周后的图形是一个()图形,它的高是()厘米,它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通过画图演示,引导学生提取和分析信息,找出解题的关键:第(1)题,因为这个正方形为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圆柱的高,也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第(2)题,以这个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后的图形是一个圆柱,则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圆柱的高,也是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强化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是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法宝”。但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淡化数量关系,担心被戴上“观念落后”的帽子。其实,《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题,并不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比如实物操作、模拟演示、画图、列表、尝试列举等策略和分析法、综合法、转化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主干、比较、叙述解题思路,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铺路工人将这堆沙铺在10米宽的公路上,如果铺的厚度为2厘米,可以铺多远?在认真审题后,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题意。由圆锥形转化成长方体的“等积变形”的过程,进而综合分析,先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再求出长方体的长,也就是题目要求的可以铺多远。
  (三)暴露思维过程 ,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例:一桶油连桶重36.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此题在作业中出现过几次,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 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 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 问题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
  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 把20.5× 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 2-36.5” 
  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 ÷2 )× 2 ……
  生4:解: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黑板上写下四五种方法后,我问“谁来说说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一举手我吓了一跳,全班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能讲清理解,热闹的表达发言之外,还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学是一片迷茫,似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说理的同学则是更少。看来这决非偶然因素,这里蕴涵一定的教学规律。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引导学生说算式(1)的思路时: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标明半桶油(不含桶)的重量,接着让学生思考,直至每个同学理解为止。方法(2):先让生说出“20.5×2”表示什么?再请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就这样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让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来说说理,暴露暴露思维过程。在交流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表达结果相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三、结束语
  总之,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信息提取、整理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冷少华,刘久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策略》:教学与管理,2012
  [3]高蕾.《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
  [4]卢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