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作者】 程鸿雁
【机构】 神木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在讲《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
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
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
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
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
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
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几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
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例如: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几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
(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由于我所教的两个班基础差,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爱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课堂大比拼,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和自我展示情况给每个小组加分,并把每天的得分积分,计入每个小组学期评比成绩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在讲《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
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
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
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
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
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
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几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
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例如: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几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
(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由于我所教的两个班基础差,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爱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课堂大比拼,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和自我展示情况给每个小组加分,并把每天的得分积分,计入每个小组学期评比成绩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