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任 蓉
【机构】 南充市五星育新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 ,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在相对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有效的实施教学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一、内容方法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个数学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非常基本的常用课堂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取得了尝试的成功,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将会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动;尝试对教师来说,说明你的教学已达你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把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的新颖有趣。通过精心设计,把内容教得生动有趣,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52÷4,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个程中体会:5捆(5个十)平均分4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一;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4份,每份3根(3个1),个位是4.
二、积极营造探索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三主”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教学中运用小组竞赛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内因动机持久且强有力,内在的学习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的内驱力,好奇心实质就是一种求知欲;二、是胜任的内驱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成欲;,三是互惠的内驱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竞赛”的方式迎合小学生的好胜心,在竞赛中既有个人发挥又有小组合作,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竞赛中学生为了能获得好的成绩,往往愿意动脑筋,主动去思考。这种学习使他们乐意做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速度,就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数字9的认识时,在做课堂练习中,我拿出两组0至9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四、努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在相对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有效的实施教学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一、内容方法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个数学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非常基本的常用课堂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取得了尝试的成功,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将会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动;尝试对教师来说,说明你的教学已达你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把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的新颖有趣。通过精心设计,把内容教得生动有趣,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52÷4,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个程中体会:5捆(5个十)平均分4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一;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4份,每份3根(3个1),个位是4.
二、积极营造探索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三主”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教学中运用小组竞赛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内因动机持久且强有力,内在的学习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的内驱力,好奇心实质就是一种求知欲;二、是胜任的内驱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成欲;,三是互惠的内驱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竞赛”的方式迎合小学生的好胜心,在竞赛中既有个人发挥又有小组合作,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竞赛中学生为了能获得好的成绩,往往愿意动脑筋,主动去思考。这种学习使他们乐意做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速度,就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数字9的认识时,在做课堂练习中,我拿出两组0至9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四、努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