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二三五二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张兆玲

【机构】 曾子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基础不够扎实,学风不够浓厚,这样导致九年级时化学教学非常被动。我们对于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以及学科特征,认真落实过程,尽可能通过集体备课将教学内容的落实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完善落实学校的2352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立足实际,开展“活动型”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型”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内涵就是在课堂教学的预习、诊断、释疑、反思、达标“五环节”和高效学习的预习、听课、作业、总结、反馈“五环节”的同时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质量提上来”。 “2352”课堂教学模式:“两主线、三刚性、五环节、两习惯”
   “两主线”贯穿始终:
  1、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养成良好习惯。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养成良好习惯是关键,我们的学生尤其如此。途径很多,如新奇的引语、课件,新颖的形式、方法,多样的实验,生动的事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氛围等等。
  2、落实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灵魂,它包括立标—析标—练标—达标。在目标定位上,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是讲目标具体落实为可以执行的过程,而不是将目标一味地根据学生的水平降低,即不能迎合学生的低水平,而是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和手段一步步地落实目标,实现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以慢慢上升中的台阶,而不是一座陡峭的山,这样让学生能够在享受成就中慢慢靠近而最终到达目标。
  “三刚性”要求
  1、课前预习。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巨大,当然需要老师具指导督促,包括教材预习、学案前置使用等。
  2、抓好典型题集。典型题集包括学生的错题集锦和教师的典型例题,抓好这些题集建设是落实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3、当堂达标。“当堂达标”通俗说就是“堂堂清”,达标题目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必须提前“下水” 。
  课堂教学“五环节”:预习—诊断—释疑—反思—达标
  1、预习。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这个环节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一个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梳理自己需要进行的知识铺垫,同时将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熟悉,较为浅显的内容要自己掌握,相对难度大一点的要将自己的困惑点记录下来进行组内或者组间的交流学习,而对于一些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地方,需要特殊标注,以便在上课过程中聆听教师或者同学间的交流讨论。
  2、听课。专注听;勤思、多问、多参与,力争“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必须当堂听懂、学会;要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接轨;做好听课笔记。要达到以上的效果,就需要带着预习而来,带着目标而来,让课堂成为自己可以主动权的超市,在一些环节上自己可以对比不同的意见,用批判的目光来审视。而自己的困惑点或者困难点等,自己要以聆听求教的身份去学习老师和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和锤炼结论的过程。即注重方法和思路,而不是刻意去追求结论或者结果。
  3、作业。它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要按时保质保量在独立思考后完成,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课外题来分析思考,以进一步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同时,要重视把经典作业错题浓缩于错题集锦中。在作业过程中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思路,将知识的运用和结论的形成过程进行联系起来,即构建知识内容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让知识与结论有效链接起来。
  4、复习总结。复习总结是前四个学习阶段的巩固和提高,也是改变即兴学习、随意学习不良习惯,养成有计划有目标善于总结学习好习惯的重要体现。这个过程,要有逐步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在新课的单一课题复习中,要构建简单知识网络结构,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将体现教材体系和内在练习的知识网络结构逐步丰富起来,既梳理了知识内涵,又将知识外延进行了得以呈现。利于整体理解和使用教材。对学生和教师而言,这一点很重要,使用教材而非学习教材。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去思考教材的编排问题,因为有时想在教学过程更好地使用教材,合理处理一些知识重点和难点。现在结合化学变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个人认识。
  化学变化是一个贯穿教材前后的内容或者主题,在教材的不同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予以学习和完善。在序言中,我们用分子运动论来为化学变化进行铺垫,很多人认为这一点好像在教材没有任何作用,我个人认为这是教材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用这条线可以解释后面的很多的问题,这里面就包含了后面的化学变化问题。在第二单元中我们是从宏观物质生成的角度进行化学变化的定义的,这需要借助外界的一些变化来协助判断,但是根据现象下的结论有时是错误的。所以很多老师在讲到这个地方时就头疼,如何深挖呀,教材就到此为止,深挖有超纲的嫌疑呀,于是半生不熟地把问题放下了。实际上,在这里化学变化仅仅是引出了个概念,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给出了较为浅显的一个概念。于是教材在第三四单元围绕分子原子进行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对分子原子的概念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这个解析中从分子的角度来审视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时有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的组合(也就是新的分子形成)的过程。于是我们可以将化学变化从宏观的物质生成延伸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的变化的层次上来解释。这样就使化学变化的判断从有不确定性的现象递进到确定性的本质上。并且结合分子运动理论,我们可以来讨论反应的控制问题,可以来解释为什么在空气中铁丝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够燃烧,能够来解释为什么气体或者面粉等可燃性粉尘容易发生爆炸了。所以到这个地方应该倒过来去丰富化学变化的定义。也就没有头可疼了。
  5、检测反馈(错题集锦)。及时检测反馈,采用正确的补标措施,这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错题集锦是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之谈。错题集锦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及时反馈的含义,是指不仅要配合习题内容及时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及时检测自己对习题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在训练后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