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来自“生本”课堂的启示

【作者】 宁廷勇 王素霜

【机构】 临淄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传统语文教学已经滞后于新课程改革,新的教育模式呼之欲出。“生本”教学模式的建立,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育、学习的平台。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也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去做”,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调动,“生本”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法宝。
        下面笔者从语文教学角度谈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
        (一)找准问题,有的放矢
        传统教学也注重学生的预习,但对学生预习情况很难量化,即使通过作业检查、课前检测等方式,学生预习中问题的暴露也往往是教师“可预见的”,这种暴露是被动的,有范围的暴露。它尽管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但并不是全部。“生本”教学在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基础上,更倡导学生自主地暴露问题所在,这样,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教师就能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预习动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学生也能从中学自己想学,听课目的性更明确。和谐教学成为了现实。
        找准了自己预习中的问题所在,明确了学习方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就强了。上课讨论或教师讲评时,就不至于让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或教师牵着鼻子走了。
        在“生本”课堂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自主交流,初步探索
        问题找准了,学习方向明确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那么如何解决呢?自主交流,初步探索是第一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自己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问题解决在学生的层面,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去做”成为现实。
        学生预习后,课前五分钟是小组讨论时间,把已经在预习本上的问题摆给同小组的同学,全组同学展开讨论,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问题圆满得到解决,全组得出较为认可的结论,此问题就停留在小组层面;全组不能解决或不能得出一致结论的,由“问题人”将题目写到黑板上。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的问题进一步减少,黑板上有了各个学习小组这样或那样等待去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自主解决了一些问题,将知识点进行了内化,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课堂的享受过程。
        (三)深入拓展,升华提高
        教学目标,是贯穿一节课的核心部分。教学意图的实现、教学目标地达成,就应该放在“深入拓展,升华提高”这一环节。
        “生本”课堂中设计的各种学案,就是专门为这一环节服务的。学生经过初步讨论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摆出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意图的时机也就到来了。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能涉及面很广,或许有代表性,或许不具代表性,这就需要教师避轻就重,把学生的问题类型化,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将表面问题本质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问题得以解决。讲解完毕后,每名学生,根据教师试先设计好的“讲学案”,总结整理,初步消化吸收。 
        在这样的环节中,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学案”的可操作性,我们的学案的设计要切实科学、高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之前,要充分地备课、备学生、备学情。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地施教。
         (四)消化吸收,牛刀小试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应用上。学会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吃进去”,而且能“消化吸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才能算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尤其是当堂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检测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检测案”,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情况自己设计的“检测案”。
        通过这种方式,出题学生一方面,在自己命题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对自己所出的题目,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出题学生在给其它同学批试题时,不仅能帮助其它同学改正错误,对自己而言又是一次复习巩固的机会,一劳多逸。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将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生本”教学,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生根开花,“生本”的实施,通过课堂尝试、课上探究、课后评价的三维空间整体构建,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间有探讨、交流、争论,师生间有质疑、讨论、辨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创造,成为现实。
        相信,在“生本”教育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会谱写灿烂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