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作者】 何建会
【机构】 珠藏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可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去创新。
关键词:数学;自主性;方法
一、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教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时不断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以议代讲,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因而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也想听一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当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时,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对。还是别人的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反复议论。不对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补充完整了,原来懂得的同学,通过反复思考,更加理解,原来不理解的同学,也受到启发,逐步懂得了,这个不断议论、不断使答案完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善于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我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我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自主学习才能使教育者自主发展,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数学;自主性;方法
一、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教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时不断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以议代讲,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因而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也想听一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当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时,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对。还是别人的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反复议论。不对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补充完整了,原来懂得的同学,通过反复思考,更加理解,原来不理解的同学,也受到启发,逐步懂得了,这个不断议论、不断使答案完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善于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我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我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自主学习才能使教育者自主发展,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