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作者】 李瑞平
【机构】 神木县店塔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专题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将焦点聚焦在“如何开展有效教学”这一中心上。通过大量的学习观摩、积极的参与竞赛也使我对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说到有效教学,名家授课,经典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一时无所适从,跟不上节奏,其实静下心来一想,无论方式如何的纷繁多变,其本质思想却万变不离其踪:有效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因而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那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相对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提出来的,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当代教育理论主要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语文课堂缺乏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具有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提倡少说精讲,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真实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基于我对这些理论的深入思考,开始了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改善,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也逐渐变得有效起来,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将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触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实现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就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我参加工作到现在也有两年半了,按说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了,但是我带的班成绩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我一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来我发现我在上课时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每开一节新课,都不习惯拘泥于死板的套路,而是会将这一课字词、语法、妙语佳句和课外知识都要铺开给学生讲一遍,来一个大串联,由于语文这一课程本身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在知识构成上具有极为的丰富性,因此一堂课上教师讲得意犹未尽,学生听得兴高采烈。其实这样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教学缺乏清晰的思路,重点不够突出,因而会每每出现我反复强调,学生却印象不深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师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做到课堂节奏明快,重点突出,有张有弛,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准确把握教师想让他们学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从而摆脱“满堂灌”、“磨洋工”式的教学现状。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需要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讲。蜻蜓点水式或过深过透地讲授都无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锻炼。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授,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就会处于“休眠”的状态;教师若引经据典、旁证博引,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也会处于“茫然”状态或者云里雾里。这学期在学习了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之后,我通过实验,慢慢地在自己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寻找到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讲,而是采用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困难时引导的方法,告别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孩子们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三、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有效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提问。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进行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在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促进学生的多向性、开放性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是开放式提问,它没有统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或者“否”之类的词来回答。此外教师提问应当学会照顾学生的习惯和知识层次,不要提一些过深刻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古生物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很陌生。当我问到:“鸟类和恐龙有哪些共同之处,可以看出鸟类是恐龙的后裔?”这时学生一下子没了反应,我又强调了一遍学生还是不懂,这时我意识到了我的提问方式有问题,立刻将问题改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谁能描述一下恐龙进化为鸟类的过程啊?”这时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目的都一样,但是问法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进行有效思考并得出答案。
总之,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而我也将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创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有效教学是相对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提出来的,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当代教育理论主要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语文课堂缺乏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具有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提倡少说精讲,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真实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基于我对这些理论的深入思考,开始了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改善,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也逐渐变得有效起来,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将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触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实现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就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我参加工作到现在也有两年半了,按说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了,但是我带的班成绩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我一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来我发现我在上课时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每开一节新课,都不习惯拘泥于死板的套路,而是会将这一课字词、语法、妙语佳句和课外知识都要铺开给学生讲一遍,来一个大串联,由于语文这一课程本身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在知识构成上具有极为的丰富性,因此一堂课上教师讲得意犹未尽,学生听得兴高采烈。其实这样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教学缺乏清晰的思路,重点不够突出,因而会每每出现我反复强调,学生却印象不深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师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做到课堂节奏明快,重点突出,有张有弛,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准确把握教师想让他们学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从而摆脱“满堂灌”、“磨洋工”式的教学现状。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需要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讲。蜻蜓点水式或过深过透地讲授都无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锻炼。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授,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就会处于“休眠”的状态;教师若引经据典、旁证博引,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也会处于“茫然”状态或者云里雾里。这学期在学习了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之后,我通过实验,慢慢地在自己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寻找到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讲,而是采用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困难时引导的方法,告别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孩子们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三、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有效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提问。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进行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在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促进学生的多向性、开放性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是开放式提问,它没有统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或者“否”之类的词来回答。此外教师提问应当学会照顾学生的习惯和知识层次,不要提一些过深刻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古生物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很陌生。当我问到:“鸟类和恐龙有哪些共同之处,可以看出鸟类是恐龙的后裔?”这时学生一下子没了反应,我又强调了一遍学生还是不懂,这时我意识到了我的提问方式有问题,立刻将问题改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谁能描述一下恐龙进化为鸟类的过程啊?”这时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目的都一样,但是问法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进行有效思考并得出答案。
总之,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而我也将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创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