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中学作文素质训练初探
【作者】 黄 丽
【机构】 桂平市社步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难,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更难。本文旨在通过“组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普通话训练,让学生写出语言规范的作文; 体验生活,充实学生写作内容;运用日记、读写笔记,加强自我训练;关心社会生活动态,鼓励有感即发。”等活动来激发写作兴趣,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写作兴趣 体验生活 日记 读写笔记 有感而发
作文难,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更难。对于交通闭塞、信息阅读量极少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是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激发写作兴趣,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龙其对于交通闭塞、信息阅读量极少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难中之难!语文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对农村中学来说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挑战。在客观的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之后,笔者进行了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的训练实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寻得了一些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组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也兴致,是主体审美活动中对客体情感态度的体现,如果主体对事物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任何对象都不可能成了他的所需要接近的客体,也不是他乐于接近的对象,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许多老师仍旧是给学生一个题目,简单地讲授一下写作的方法,便任由学生去写。教师轻松,学生写作训练效果不大。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内进行,课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要组织种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校曾成立了“荷花”文学社,创办了《荷花》杂志。文学社活动一周活动一次,内容主要有办板报、办手抄报、成语接龙、作文比赛、片段描写大赛、巧对对联、演讲比赛等等活动。《荷花》杂志一学期一期,主要刊登学生在这学期中通过活动或作文课写出的优秀的文章,有时也可以是某个片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产生一种自信心,由此产生了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成了写作的主人,不再是写作的奴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强化普通话训练,让学生写出语言规范的作文
农村学生大都生活在方言意识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作文中也较多地使用方言,如“被老师批评了一身(一顿)”,“桌面很滑上(光滑)”等等,以致出现表达不规范、不通顺,病句多等现象,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强化训练。教师首先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日常用语中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持之以恒,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语言表达规范了,通顺了,学生就容易写出成功的作文。
三、体验生活,充实学生写作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生活或脱离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材料,那么材料又从可而来呢?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去阅读指导作品,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却不知成了“寻章摘句老雕虫”!而我要求学生明白,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文学来源于生活。去颂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讽刺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感、生活气息,我们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文章不会长久。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早晨起床时,妈妈为你端上的洗脸水,离家时母亲村头默默的注视、失败受伤时爸爸宽阔的肩膀、成功的欢笑中妈妈偷偷抹去的泪水……这不都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细节吗?可我们的同学有谁能够观察到、体会到呢?我们学校有位拾荒的老人时常在校园内外忙碌着,多少同学视而不见,或有人嗤之以鼻,但我却抓住这个机会去给学生谈生活,谈生活的艰辛,谈生活的无奈,也谈生活中的幸福、生活的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是否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也曾让学生去捡拾垃圾,让他们去体验那种捡拾生活的独特的内心感受。于是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文章便具有了厚重感。
四、运用日记、读写笔记,加强自我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总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内心总有一种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或喜悦、或悲愤、或伤心、或无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这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写出自己内心最真纯的东西。这里没有老师的具体约束,“我手写我口”,自由自在。日记、读写笔记是最适合的载体。它们可以分开来使用,我们的要求是天天记,天天写,因为这是积累素材的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坚持写”的问题。学贵有恒,日积月累很多同学一学期下来记下的文字达二、三万字,一年五、六万字。这些材料正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再在具体的写作方法技巧上正确点拨,这就是“如何写的”问题。每当写作文时,同学们只要回忆一下,翻阅一下、梳理一下,总会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班内,校内,总会举行日记、读写笔记大赛,比数量比质量,这也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谚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我们的学生养成记日记、写读写笔记的良好习惯后,会对提高作文素质、语文素养有莫大之功的。
五、关心社会生活动态,鼓励有感即发
“言为心声”,作文是表达作者心声的手段,一篇作文的完成,往往是学生各类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我们要求并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物,因为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内容。一些人或事在自己的内心有了触动,就要有感而写,有时学生读了自己喜欢的文章,看了自己感兴趣的电视都要求他们去深入思考,写好读(观)后感,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如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同学们就都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平时对生活发生的许多事情,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些见解。“我手写我口”,教师也应当适时地加以引导,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家、爱校、爱人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的关键问题必须敢于坚持素质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使之乐于写作。让我们用孔子的话来作结束语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关键词: 写作兴趣 体验生活 日记 读写笔记 有感而发
作文难,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更难。对于交通闭塞、信息阅读量极少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是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激发写作兴趣,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龙其对于交通闭塞、信息阅读量极少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难中之难!语文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对农村中学来说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挑战。在客观的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之后,笔者进行了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的训练实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寻得了一些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组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也兴致,是主体审美活动中对客体情感态度的体现,如果主体对事物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任何对象都不可能成了他的所需要接近的客体,也不是他乐于接近的对象,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许多老师仍旧是给学生一个题目,简单地讲授一下写作的方法,便任由学生去写。教师轻松,学生写作训练效果不大。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内进行,课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要组织种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校曾成立了“荷花”文学社,创办了《荷花》杂志。文学社活动一周活动一次,内容主要有办板报、办手抄报、成语接龙、作文比赛、片段描写大赛、巧对对联、演讲比赛等等活动。《荷花》杂志一学期一期,主要刊登学生在这学期中通过活动或作文课写出的优秀的文章,有时也可以是某个片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产生一种自信心,由此产生了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成了写作的主人,不再是写作的奴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强化普通话训练,让学生写出语言规范的作文
农村学生大都生活在方言意识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作文中也较多地使用方言,如“被老师批评了一身(一顿)”,“桌面很滑上(光滑)”等等,以致出现表达不规范、不通顺,病句多等现象,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强化训练。教师首先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日常用语中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持之以恒,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语言表达规范了,通顺了,学生就容易写出成功的作文。
三、体验生活,充实学生写作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生活或脱离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材料,那么材料又从可而来呢?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去阅读指导作品,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却不知成了“寻章摘句老雕虫”!而我要求学生明白,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文学来源于生活。去颂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讽刺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感、生活气息,我们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文章不会长久。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早晨起床时,妈妈为你端上的洗脸水,离家时母亲村头默默的注视、失败受伤时爸爸宽阔的肩膀、成功的欢笑中妈妈偷偷抹去的泪水……这不都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细节吗?可我们的同学有谁能够观察到、体会到呢?我们学校有位拾荒的老人时常在校园内外忙碌着,多少同学视而不见,或有人嗤之以鼻,但我却抓住这个机会去给学生谈生活,谈生活的艰辛,谈生活的无奈,也谈生活中的幸福、生活的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是否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也曾让学生去捡拾垃圾,让他们去体验那种捡拾生活的独特的内心感受。于是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文章便具有了厚重感。
四、运用日记、读写笔记,加强自我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总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内心总有一种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或喜悦、或悲愤、或伤心、或无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这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写出自己内心最真纯的东西。这里没有老师的具体约束,“我手写我口”,自由自在。日记、读写笔记是最适合的载体。它们可以分开来使用,我们的要求是天天记,天天写,因为这是积累素材的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坚持写”的问题。学贵有恒,日积月累很多同学一学期下来记下的文字达二、三万字,一年五、六万字。这些材料正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再在具体的写作方法技巧上正确点拨,这就是“如何写的”问题。每当写作文时,同学们只要回忆一下,翻阅一下、梳理一下,总会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班内,校内,总会举行日记、读写笔记大赛,比数量比质量,这也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谚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我们的学生养成记日记、写读写笔记的良好习惯后,会对提高作文素质、语文素养有莫大之功的。
五、关心社会生活动态,鼓励有感即发
“言为心声”,作文是表达作者心声的手段,一篇作文的完成,往往是学生各类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我们要求并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周围的一切事物,因为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内容。一些人或事在自己的内心有了触动,就要有感而写,有时学生读了自己喜欢的文章,看了自己感兴趣的电视都要求他们去深入思考,写好读(观)后感,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如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同学们就都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平时对生活发生的许多事情,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些见解。“我手写我口”,教师也应当适时地加以引导,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家、爱校、爱人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的关键问题必须敢于坚持素质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使之乐于写作。让我们用孔子的话来作结束语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