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作者】 苏必荣
【机构】 上林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课内,更应得益于课外。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十分的重要了,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计划,介绍好书。
首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内容确定好哪一个学年、哪一个学期、哪个月应该读那些书,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主张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当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其次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凡古今中外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等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课有效果必须系统地掌握读书的方法。
1、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2、领悟读书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3、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2)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4)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3、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 搞读书征文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1、指导学生“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作家传记,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经历等知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
2、归纳作品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归纳作品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特别向学生说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不能与作家思想观念等同看法。
3、指导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手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鉴别作品属于什么派别,其主要特色。
4、引导学生利用名人、名家的评论理解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指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悟、体验等,就同一部作品的理解,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学生联系课堂,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六、指导观看影视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我们应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教师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如学生能找出两者在叙述事件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他们便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便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制定计划,介绍好书。
首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内容确定好哪一个学年、哪一个学期、哪个月应该读那些书,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主张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当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其次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凡古今中外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等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课有效果必须系统地掌握读书的方法。
1、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2、领悟读书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3、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2)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4)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3、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 搞读书征文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1、指导学生“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作家传记,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经历等知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
2、归纳作品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归纳作品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特别向学生说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不能与作家思想观念等同看法。
3、指导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手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鉴别作品属于什么派别,其主要特色。
4、引导学生利用名人、名家的评论理解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指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悟、体验等,就同一部作品的理解,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学生联系课堂,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六、指导观看影视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我们应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教师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如学生能找出两者在叙述事件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他们便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便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