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许 晴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殊的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生命力的表现,语文教学的脉搏在创新中跳动,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创新中强化与丰满。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教学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从情到理,从意到境,都要善于在诸多矛盾中,寻求产生魅力的创新规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古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的过程,智力因素固然十分重要,然而非智力因素也绝不能忽视,情感、兴趣等因素永远应予以重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显然就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与情感的作用。在当今,一些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能形成磁场,就在于他们既依靠智力因素,又依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这是因为,情感、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方法,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激发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变“枯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调节心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由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求教学艺术,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而心灵的塑造,实质上又是教与学双方审美心灵的交流,也是双方彼此情感的塑造,使彼此生活的情感,学习的情感,心理的情感得到升华。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乐学,爱学,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愿意思考和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能平等地同他人共同活动,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能作为他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富有创造性。教师也能自如地进行启发诱导。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满腔热情的激励,鼓舞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现代教育要求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经常走到学生中和他们谈心、交换意见,学生与之间基本上达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我觉得我们是朋友,他们也觉得我们是朋友,于是对我的语文课非常感兴趣了。我还在班集体里建立起了由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一般的学习都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和完成的,这时我是一个虚心的听众,又是一个积极的讨论者,却又是一个引导者。课堂学习气氛浓,更没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发生过,每一堂课总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也总是在轻松愉快中结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往往一堂课结束还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和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面临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认知结构,智力结构都有极大的差异,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极不相同的。教学的结果是使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智能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压抑,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老师转,老师也始终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不敢大胆质疑,不敢大胆尝试,更不敢标新立异,生怕考试砸锅,影响自己的名次。现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学生有了大胆想象的广阔思维空间,我们老师就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想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标新立异,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进行探索思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逆向思维,标新立异时,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违背事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不能脱离实际,使自己的见解既有独到之处,不落俗套,具有时代感,又在情理之中。恰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标新立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树立了自信心,才有可能创新。
  四、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牢固地树立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囿于权威的课本,教师的言论,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所以,作为教育者本身除了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素质之处,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杂家”的风度,要不断钻研,不断充电,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努力研究新问题,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导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无穷奥秘,开拓新知识领域的能力,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变知识传授型为能力训练型,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经常上网下载一些诗歌、散文、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精彩对联等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学生很感兴趣,不但自己也去找一些感兴趣的进行积累,而且把自己的积累本进行精心设计已经成为他们的“宝贝”。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在在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实行之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